因為看了上周五<新京報>的一篇報道,我決定周日去北京南站看看,用我的相機記錄下這即將消失的歷史.
已經是 18:00了,我還在西單,但我還是決定去.因為自己在skype,QQ上的承諾,更因為我怕這歷史馬上就消逝了.
從西單打車16元,就到了.門口賣煎餅的小販說北京南站已經封了,不能進入了.但是倔強的我還是想試試,於是順著 圍起來的新磚牆,還是進入了南站.
一切都破敗了,拆走了,滿地狼藉.只剩下那些參天的大樹靜靜的守候.
通往站台的門也鎖了,幸好突然一個火車站工作人員開門放幾個人通行,我遠遠的看見了,就大聲召喚等等我.於是也放我進去了.工作人員應該明白了我的用意是記錄北京南站,因此也樂於放我進來.
站台上我沒有太多強烈的感覺,只是感覺很通透,很清爽,風兒很柔和很輕快的拍打著我.
我突然想到那句歌詞"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紀念我逝去的愛情".
我想總有很多人的青春和愛情留在了這站台上,
如今這站台即將不在,他們的青春和愛情也終將消逝了,並且也再無憑吊之處..
老南站有不可復制的歷史價值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5-12 3:44:43· 來源: 那個激發人們懷舊情感的老南站就要進入歷史了。 自5月9日23點09分起,北京南站正式停用,代之的將是2007年年底建成、總共五層的現代化新南站。它將超過北京西站成為亞洲第一大火車站,2020年的運量每年將超1.9億人次。 一個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新南站,無疑令人向往。然而,在建設新南站的同時,何不保留現在的南站,或修繕後繼續使用,或改建為博物館?面對可溯源至1897年、歷史層累已經上百年的北京南站,我們需要的是“文化加法”的智慧,在建設新南站的同時,善待舊南站,而不是簡單以新代舊。我們應該借鑒倫敦和巴黎的做法:在倫敦,十多個風格相異、一百多年的火車站還在同時使用;而巴黎1897年修建的奧賽火車站在停用後,則建成為著名的“奧賽藝術博物館”。 很多去過南站的人都感歎,沒有想到首都還有這樣老舊的火車站。然而,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曾有喜愛中國的挪威人說:他最喜歡北京的地方是南站。沒有高樓壓迫的低層舒緩環境,兩個一層的老式磚瓦平房候車廳,參天的楊樹,簡單的綠色站台和跨越站台的大鐵橋,不僅讓愛“懷舊”的外國游客喜歡,也為群體日益龐大的背包客們鐘情。“老舊”的南站甚至成了不用“化妝”的歷史活道具,一些拍上山下鄉畫面的劇組都專門來到這裡拍攝,因為別的地方已經找不到這樣老式的火車站了。 為什麼不讓這樣可以“重回過去”的歷史現場繼續“活下去”呢? 南站讓人頗有微詞的地方是其簡陋、破舊,與首都形象不符。即使與一些偏僻的中小城市火車站相比,南站都顯得過於簡單、樸實。然而,建築設施的老化,可以修繕;環境的髒亂,可以治理;運輸能力不夠,可以另建新的車站。在古典、舒展的北京站,現代、宏偉的北京西站,以及未來更加現代化的新南站之外,樸實、簡單、傳統的老南站依然具有“活下去”的價值。正是南站歷經風霜的多年不變,成就了南站獨特的文化氣質和歷史價值。 火車站不只是人流的通道,它還是人們的離愁別緒與思鄉回家的情感出入口,也是城市展現其人文氣質和歷史性格的面孔和窗口。從火車站建築的樣式、候車室的大小,到月台的設計、樹木的有無,以及車站的生態環境、歷史傳承等,構成了一個火車站文化的細節。所以,讓老南站繼續“活下去”,不僅保留了一個樸實、簡單的火車站,還保留下一種歷史形成的獨特氣質的火車站文化。 它展現的是北京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人文面孔,進行的是簡單、樸實有些詩意的出發與歸來,因為這裡有其他火車站所沒有的綠樹、蟬鳴、鳥啼;卻沒有壓抑人的高大樓房與候車廳,沒有迷宮式的各種通道,也沒有過度的人流造成的交通堵塞。 像倫敦、巴黎一樣,北京也是需要建設多個火車站的,從而避免超大型火車站對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壓力。北京的多個火車站也因此需要多樣化的類型和風格,既追求現代的,也要厚待傳統的;建設規模壯觀的,也保留相對較小的。在對待老舊的南站問題上,城市文化性格日益開放現代的首都,同樣需要包容、博大的胸懷,讓新與舊同在,傳統與現代共存。既為北京的鐵路交通留下又一個重要的親證歷史的現場,也讓上百年的首都火車站的文化脈絡更加完整和清晰。 未來新南站無論多麼現代化,也無法取代老南站,因為後者的價值是不可復制的歷史與文化。經過修繕和整治,人們如果能夠繼續在老南站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方式,在蟬鳴和綠樹中遠行或歸來,將是難得的文化幸福。 □李萬剛(北京媒體從業者)
(北京南站)
(遺棄)
(站台)
(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