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忠寺
幾年前的某個夏天,心血來潮的想去法源寺逛逛看,誰知穿過了重重胡同,到了寺外已經關門了。站在門口的石獅子旁感歎了一番,離去。從此,北京法源寺就是我心裡的一個結,更多了幾分神秘。
不知道在哪年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又把已經被人們至少是北京人遺忘的寺廟推到了浪尖上。看過書後,計劃了數次的法源寺之行,最終都沒得以實現。人都是這樣,總覺得自己眼前的東西不著急去看,而是把脖子伸到好遠去看別人的。
今天,不知道什麼原因讓我如此執著的站在法源寺的門外。按照佛家的話,應該就是緣分到了吧。寺外北京特有的胡同拆了,取代的是寬敞的大馬路,美麗的中心廣場。心裡隱隱作痛,真的很懷念某年的那個夏天在胡同裡亂穿的尋找著他。北京的特色快在一片拆字中消失了,我們正在向著沒有特點的移民城市前進。
法源寺又名憫忠寺唐太宗年間他決心親征東北的高麗了。高麗那時候,不僅在朝鮮半島稱霸,北邊的勢力,還延伸到中國東北的遼水流域,這是好大喜功的唐太宗絕不能忍耐的。當年因為隋朝就為了三十年前打高麗,害得國內空虛,引起了革命,唐太宗才趁機滅了隋朝,建了唐朝。如今三十年後,他自己再重新發動這一進攻,是不能不特別小心的。
仗從五月開始了惡斗,最後高麗打不過,就決定堅壁清野,將幾百裡內斷絕人煙,使唐朝軍隊無法就地找到補給。就這樣的,戰爭拖下去了。七月過去了,八月過去了,儲存的糧食快光了,東北的天氣也冷了,最後,只好撤軍了,九月在撤退裡度過、十月在撤退裡度過,十一月,才回到幽州.到幽州的時候,所有的馬,只剩下五分之一了。
幽州,就是北京。
他在幽州,蓋了一座廟,追念這次征東而死的所有的將士,他們的死亡,是為國盡忠而死,死在家鄉以外。他們的死亡是叫人心愉的,他們的身世是可憐的,這座廟的名字,應該表達出這種意思,唐太宗最後決定,這座廟,叫做“憫忠寺”。
寺裡面,蓋了一座大樓,叫憫忠閣,立了許多許多有名的和無名的紀念牌位,閣蓋得極高,高得後來有一句諺語:“憫忠高閣,去天一握。”表示它離天那麼近。
百級危梯溯碧空,憑欄浩浩納長風。
金銀宮阙諸天上,錦繡山川一氣中。
事往前朝人自老,魂來滄海鬼為雄。
只憐春色城南苑,寂寞余花落舊紅。(摘自北京法源寺一書)
千年的時間過去了,無數的戰亂也過去了,憫忠寺在後面的朝代中也經歷了種種變遷和歷史塵埃的洗禮,憫忠閣早倒塌了,但是憫忠寺還淒涼地存在著。
走入山門,和普通寺廟沒有什麼區別,可能因為歷史的原因,我總感到廟裡的氛圍那麼凝重。看到廟裡的和尚在分別和三三兩兩的香客在講述著什麼。一個小和尚在講一杯茶的故事,大致是說,喝茶從洗杯子到煮水再到水開再到沖茶再到喝入口中,還需要個過程呢,何況做事情。或者是講述不要心急,水到渠成的道理吧。
寺門外的煩躁不在,寺廟裡處處充滿玄機。紅色的牆,綠色的樹,土黃色的僧服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吧。
寺外傳來老人的胡琴聲,三三兩兩的人們在掛著鳥籠子的樹旁下象棋,打撲克。這就是美好的胡同生活,雖然胡同不在,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習慣仍舊繼續著。。。。。。
(千年的滄桑-如今的憫忠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