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感覺
北京的感覺越來越少了。
什剎海圍起了鐵護欄,釣魚的人越來越少了。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在什剎海裡游泳,挺不喜歡岸上釣魚的人。每次還離得老遠,就聽見叫喊“到別處游去,把魚都嚇跑了!”
這種守著竹竿靜坐式的釣魚,帶給京城爺們兒是怎樣的幸福體驗,由於自己年紀尚小,那時是難以理解的。
我感興趣的是有些待業青年,在湖沿上碼一溜空汽水瓶子。走近一看,每個瓶子裡都放顆石子,在石子上拴一根線。線的另一頭應該掛魚食吧,沉在水裡。通常是兩個小伙兒坐在岸上,邊抽煙邊侃。聽見有石頭撞瓶口的聲音,才瞧一眼是不是魚上鉤了。這是懶人的辦法。
也有特別勤快而又性急的,使一種掛著叉子般魚鉤的甩桿。也不安魚食,站在護城河或引水渠旁邊,照著流水裡就是一甩,然後馬上收線。我旁觀的結論是:百分之百釣不著。
男孩子念到三、四年級,就開始假模假式地找根竹竿,三五個伙伴吆喝著,拎上水桶去釣魚了。每次,釣到的還沒有摸到的多。
我最後一次遇到小男孩釣魚,好像是04年夏天。那天沿著前海走,看見一個小學生坐在岸上,雙手握著竹竿,眼睛卻不盯著浮漂看。頭轉向一邊,目光焦急,像在等什麼人。這時下起雨來了。我正在考慮要不要把雨傘借給他避避。忽見一中年男子登著自行車前來,離得老遠就喊:“兒子,爸給你送雨衣來了!”這位老爸隔著圍欄把雨衣遞給兒子。他自己撐著雨傘,站在圍欄後面觀望。臉上泛著幸福,仿佛是自己回到了學釣的時代。他沒注意到,兒子只是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裡,表情很無奈。
釣魚的男孩兒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少,一如北京的感覺。
其實釣魚人的多少,與政府讓不讓釣,是不是有圍欄和罰款,沒有太多關系。釣魚,是人生的一種姿態。就像泡吧,也是一種姿態一樣。現在很多外地的小資,非要上桿子跑來,給什剎海沒開張幾年的酒吧送錢,追求的就是某種姿態。
釣魚,或許也可以是一種境界,那是酒吧裡面沒有的。
我小的時候,也曾在什剎海游泳。長大了,不曾來什剎海釣魚。將來的孩子,既不會在什剎海游泳,也不會在什剎海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