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風水
京都, 風水
人人皆知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考古資料得知,至少在50多萬年前這裡就有原始人類居住。從地理環境來看,華北大平原、東北大平原、蒙古高原,在北京地區交匯。北京建築在這太行山和燕山兩條山脈交會之地,永定河與潮白河之間的永定河沖積扇平原的頂端,跨越山麓和平原、丘陵之地,在滄海之畔的永定河古渡口之上,南臨大河。這裡是龍脈之地,是藏風蓄水、聚氣蓄勢的龍虎奔騰之都會,更是三大地理區域和文化區域的交匯之區。
先後有燕、前燕、大燕、遼、金、元、明、清8個朝代建都在這裡,這不是偶然的。比如元朝,元大都城的格局准確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基本原則。左祖,也即太廟的位置是在皇城之東,今朝內大街以北;右社,也即社稷壇,建於今阜內大街以北。元大都城的整個皇城即為前朝;皇城坐北朝南,其“後市”商業區就在鐘鼓樓什剎海一帶。
洪武元年(1368)明軍占大都,改建大都城,將北城垣向南移5裡。1369年改元大都為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十七年(1419)將原大都城南城牆向南移2裡,第二年改稱京師。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外城。1644年清建都北京。
歷史上,天安門一帶一直為中華之門戶,華夏之中心。故而整體布局一直以陽數為主。如正陽門,正陽橋,天安門等等。解放之後,盡管長安兩門即中華門拆除,但至到今天,北京的城市布局,基本上是以之為中心,成環式結構向外延伸。聽導游說,北京在建設五環路時,正值申辦奧運會,所以,正好與奧運“五環”相喻,故而被稱為奧林匹克路。
天安門進入端門,就到了紫禁城,它是依照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思想構思而建設的,《周易》中陰爻為六相合,因此論東西各六宮,後三宮加上東西十二宮,共為15座宮殿,正合紫微垣之數,四象即“朱雀、玄武、青龍、白龍”,因此,南門被稱為五鳳樓、北門明稱玄武門,後因避康熙名而發為神武門,表示紫禁城為天下四方的中心,皇帝乃“八方向化、九土來王”的君主。今天的北京的區域,還能找到這樣的五行生克布局,比如,東方屬木,故有朝陽區,商業百貨多在此布局,比如王府井;西方屬金,故北京的國內、外金融銀行皆位於此,從人文地理的角度透視,東西兩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經濟的密集區,各大黨政機關部委之所在地。導游還說,現在人們平時用的“買東西”而沒有“買南北”,其實是與五行布局有密切的聯系。南方屬火,故為剛烈,代表法律,故宣武區、崇文區在南面,皇帝從前班師回朝,也就要從南門而入。解放前的崇文宣武,也多居住著沒落的八旗子弟,一些落後的聲色場所也就設在這些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住所周邊。當然也有許多北京著名的老字號在這裡,如專營古玩器具、名人字畫的琉璃廠,老北京所謂“東富西貴南貧北賤”之說還是蠻有幾分道理的。北方屬水,主藏,因為用作宮寢居處。
可以這樣說,不了解中國古代的風水,就不會明白北京的整個布局,這理論也深深扎根於北京的普通百姓的心裡。在老北京街道,會發現民宅的修建都不高,平房為多,導游也說,因為在皇城底下,皇權的威嚴,百姓的建築是不允許修高的。
風水理論,是中國古代科技的成就,是很有道理的,可是,風水並沒有拯救封建皇權。如今,一座紀念碑聳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的修建,風水已是舊貌換新顏。
故宮的風水之說
故宮, 風水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歷時十四年建成。其規模宏大,占地7.2平方公裡,建築面積為1.5平方公裡,有房屋9999間,黃色琉璃瓦屋頂,藍色護城河和紅色圍牆把它與外界隔開。
據聞,故宮在設計建造時,遵循了許多儒家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所謂前朝,是指宮殿的前面是百官
議政的朝堂;所謂後市,是指皇宮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以滿足宮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宮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右社,指皇宮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壇。
故宮的建築都嚴格遵循對稱規則,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而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更以故宮為重心,這些建築都坐北朝南,體現著皇帝的至尊。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氣,中間洞開三門。在午門高大磚石墩台上建有崇樓五座,正樓九開間。這些都是“九五至尊”的象征。
過了太和門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個“土”形的三台上,中國文化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宮的設計者將故宮最重要的部分,用漢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坤寧宮與乾清宮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對應。《易經》中,乾對天,主陽;坤對地,主陰。清、寧二字都是安定、詳和的意思。
故宮的後門為神武門,位於中軸線之北。故宮中有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在中國人的環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並流經幾座重要的建築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境。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
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的前為陽,後為陰;數字中的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在故宮,屬於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後生活的寢宮放在後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三座大殿,後宮部分只有兩座宮,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五種顏色中,除東青、西白、南朱、北黑外,中央為黃色,黃為土地之色,土為萬物之本,尤其在農業社會,土地更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黃色成了五色的中心。在紫禁城,幾乎所有的宮殿屋頂都用黃色琉璃瓦也就是這個原因
從前門開始的風水——故宮紫禁城- -
紫禁城, 故宮, 風水
2004年3月12日的行程是圍繞著老北京的中軸線,故宮是重點。我們很早就出發了。不過一到前門,我們就下了車,開始步行。其實也對,前門是老北京內城九座城門之首,過去專供皇上使用。所以從這裡開始旅游,在我看來是最合適不過。
盡管北京的老城牆不在了,但是我還是打算從北京九門的故事說起。老北京的城門市很有內涵的,由下列級部分組成:城樓,建築在城台的上面。城樓下面和城牆連成一體的部分叫城台,城台比相鄰的城牆稍微高那麼一點,寬那麼一點,城台的正中間兒開個門兒,稱“城樓門”。這城樓門已經是城門防御的最後一道防線了;甕城,建在城樓前的一座小城堡。甕城的牆體和城牆相連,從天上往下看,甕城又分方型、長方型和半圓形幾種不同的形狀。甕城的作用是,把防御線從城樓外移,起到保護城樓的作用。箭樓,建在甕城的正中間兒,它正對著裡面的城樓。箭樓分四面,面向城外的三面每層都有對外攻擊的箭窗。箭樓下面的城台比甕城的城牆稍高稍寬,並且和甕城連為一體。如果要想看實物,可以直接去北京北邊兒的德勝門,那兒的箭樓保存相對完好;閘樓,也是建在甕城之上,或者在左,或者在右,也可能左右都有。它的形狀就好比是小一號的箭樓。閘樓也是三面兒辟有箭窗,下面辟有門戶。但是,閘樓下面不設門扇,而裝有由閘樓控制的可以吊起或放下的“千斤閘”。北京城的內城,各門的閘樓門一般是與相鄰甕城的閘樓門兩兩相對,唯一例外的是安定門,它的甕城閘樓門沒有按慣例辟在西邊兒,而是開在了甕城的東邊兒。可惜目前保持完好的只有前門,而這個前門在民國時又改建過,已經是一種西洋風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北京城門。尤其是箭樓的改建,考察過老北京城的瑞典學者喜仁龍在1924年出版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中評論說,羅斯凱格爾“用一種與原來風格風馬牛不相及的方式重新加以裝飾,在前門整個改造工程中,箭樓的改建確實是最令人痛心的。”
老北京內城的九門比較重要,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話兒來說,叫做“九門走九車”。東面城牆兩個門:朝陽門—走糧車。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一個谷穗兒。糧食進了朝陽門,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現在朝陽門內的地名還有“祿米倉”、“海運倉”、“新太倉”等;東直門—走石車。其為建築門,城裡所用的磚瓦砂石,都由順義、東壩等地拉來,經東直門運進城;北面城牆有兩個門:德勝門為出兵門,出兵打仗都走德勝門;安定門為進兵門,打仗歸來都進安定門。所以當時有一首歌謠:“打仗要德勝,進兵就安定。”
南面城牆有三個門:崇文門—走酒車。崇文門又名“哈德門”,城外是酒道,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運來,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以前的崇文門外,東北方向有一只鐵龜,造型很是古樸,據說是用來鎮海眼的。宣武門—走囚車。因為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宣武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三個大字兒:“後悔遲”,可不是後悔遲嘛,都要問斬了,再後悔哪兒還來得及啊!還有一個就是正陽門,即前門。西面城牆有兩個門:阜成門—走煤車。因為北京西面的門頭溝一帶是產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邊兒運過來的。老阜成門的門洞頂上刻了一枝梅花,老干婆娑,頗有畫意,“梅”“煤”同音。西直門—走水車。西直門的城門洞上面刻著水的波紋。過去的北京城裡沒有自來水,皇帝嫌城裡水苦,專門喝城外西北玉泉山的水。乾隆皇帝曾誇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現代科技下人們專門把這的水送去鑒定,的確是雜質少,味道純正。
我們首先登上了前門,如今這裡已成為一座展示老北京風土人情的博物館,門票五元。在國家級風水師的介紹下,我們觀看了《老北京系列展》、老城牆、老街、老市、老宅子,透過一副副生動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看到了逝去已久的雄偉壯麗的城門、城牆,縱橫交錯的胡同,純樸歸真的民風民情,風格各異的店鋪攤商,從中感受到獨特而富有魅力的京味,領略老北京的風情。聽風水師的介紹,北京城的設計考慮了中國傳統風水所說的五行等等。所謂北京城居民分布特點也體現在其中:南貧北賤東富西貴。重要的是我們有幸撫摸了中國傳統神物乾隆時期的貔貅,北京的三大神獸之一,粵音讀作“皮休”。相傳貔貅是一種凶猛瑞獸,而這種猛獸是雌雄同體的。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稱為“天祿”,兩角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在南方,一般人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多稱為“辟邪”。風水師向我們講述了周小川擔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期間的一段趣事,當時國家為建行總行選的地址門前有橋,又多陰影。小川同志很是煩惱,後來聘請國家風水師參謀,決定把建行大樓建成三組鼎狀,門前還拜訪了一對貔貅,結果建行事業蒸蒸日上,將第一個海外上市,小川同志也步步高升。不過因此建行大樓的造價也提高了一倍。接著便帶著我們請貔貅,這東西有很多講究,只能用玉制的,而且要子母雙請。不同職業需要不同顏色,諸如此類,等等。我看中了一個,可惜要上千塊,只有望洋興歎。不過有道是信則靈,而且中國風水學的確是奧妙無窮。
出了前門博物館,再往前行進,就是天安門廣場。這裡大家就太熟悉了吧。各個建築的分布有條有理,在這裡我們留下了全團的合影,我還艷遇一把,和兩個小妹妹留影一張。沿著金水橋,我們走過天安門,向故宮行進。十幾年前,我曾經和老爸一起來過,當時對於鐘表館、珍寶館啧啧稱奇。這次走的線路只是中軸線,當然不能盡覽故宮全貌。
唐朝詩人駱賓王有一句詩:“未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面對明清皇宮紫禁城,你也 許只能用兩個字來表達你的感受,這就是“壯”與“尊”。有人說端門是故宮的起點,其實這不確切,午門才能算作起點。不過端門現在卻成了許多影視活動取景之所。因為故宮之內是不能拍攝的。
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是前三殿,後三宮。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則按文東武西由兩側門出入。門前的石獅市北京的三大神獸之一,雄獅戲球,雌獅撫幼。
太和殿俗稱“金銮殿”,殿高35.05米,為重檐庑殿式,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門,72根大柱,其中6根是纏龍金柱,是宮中最高大的建築,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的登極、大婚、冊立皇後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布進士黃榜、派將出征、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行。每逢大典之日,從太和殿至天安門外,設有龐大的儀仗,太和殿前檐下設中和韶樂,太和門內設丹陛大樂,王公立於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齊集於丹陛內陳設“品級山”的御道兩旁。太和殿檐角尖端上的裝飾物,從左起第一為騎鳳仙人,其次為鴟吻(音吃吻,龍的九子之一)、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太和殿是我國唯一有十個飾物的建築。殿前廣場上有日晷和嘉量,象征帝王掌管時空。在廣場上還有大水缸,外鍍黃金,很多有刮痕,為八國聯軍所為。這是傳統上的鎮火之物。為了看日晷,我付出了代價,奔跑中手機甩了出去,屏幕壞了。不過我這個人就是天生樂天派,很快就調節好了心情。
中和殿是每逢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典禮前休息的場所,也常在此接受官員的跪拜禮。另外每年春季祭先農壇,也先在這裡閱視祭文。祭祀地壇、太廟、社稷壇的祝版,同樣在此閱視。殿中心有康熙皇帝御筆“無為”二字,導游還考問我此二字含義。我大顯神威,讓兩位妹妹佩服得五體投地。
保和殿則是每年除夕清代皇帝舉行宴會,賜宴外藩、蒙古王及文武大臣的地方,也是考狀元的地方,殿試由皇帝親自命題,前十名的卷子還要由皇帝親自閱看,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乾清門則是後三宮(內廷)的正門,在清代這裡是“御門聽政”的地方。
後面便是乾清宮,明到清康熙年間,此宮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寢宮移至養心殿,這裡就成為舉行內廷典禮活動和引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大殿上高懸正大光明的牌匾,據傳雍正曾私改變後的遺诏,其實則是野史亂講,將遺诏藏於匾額之後是雍正的發明。
交泰殿,最開始的功用是凡遇元旦、千秋(皇後生日)等重大節日,皇後在這裡接受朝賀。乾隆十三年(1748年),把象征皇權的二十五玺收存於此,遂成為儲印場所。可惜很多玺印流失海外。後面我會提到康熙御筆之寶的故事。
坤寧宮,明代屬皇後的寢宮。清康熙朝始將東側兩間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自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帝以及遜帝溥儀大婚時均先在此居住,再遷居別宮。西側四間為薩滿教祭祀神堂,內設安放神像的環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鍋等。祭祀分朝祭和夕祭,供奉有佛祖釋迦牟尼、觀音菩薩、關聖帝君(關羽)、蒙古神等。
我們就這樣邊走邊看,拍拍照,聽聽講解,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全園南北縱80m,東西寬140m,占地面積12000㎡。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座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該園主要有三大特色:其一,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心,兩邊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築近20座,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珑別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於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兩座對亭造型纖巧
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其二,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茏,其古柏籐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古樹160余株,散布園內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铿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給我留下印象的有海參石,真是象極了,“諸葛拜斗石”真是給人無盡聯想;連理樹真是奇妙,可惜同行的人沒有夫婦的,我下次一定帶我的雲雲到此;
其三,彩石路面,古樸別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余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
我們此次就是沿著這條線,從神武門出了故宮。
下面簡單談一下其他的線路:養心殿位於乾清宮西側,是雍正皇帝以後歷代清代皇帝的寢宮,殿中的扁上題“中正仁和”四字。乾隆皇帝在養心殿的西邊隔開了兩個房間,收藏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洵的《伯遠貼》,所以這兩間房子也叫“三希堂”。其實可以在我們的線路中停一下。
西路景區:西六宮,內側為永壽宮、翊清宮、儲秀宮,外側為太極殿、長春宮、鹹福宮等。這裡是皇帝和後妃居住和活動的地區之一,慈禧太後曾居住於儲秀宮和長春宮。另外還有供皇太後居住的慈寧宮、著名的佛堂雨花閣等。
外東路,從九龍壁開始,向北依次為寧壽宮景區、養性殿,最北邊是珍妃井。寧壽宮。因乾隆作為太上皇養老而聞名。養性殿為乾隆皇帝晚年批閱奏章、召對臣工、選派官吏、接見外藩屬國陪臣的地方。天頂正中為裝飾華麗的渾金蟠龍藻井,中間設寶座、屏風、兩旁的甪端、香筒盛放檀香,上朝時點燃,甪端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日行一萬八千裡,通曉四夷之語,為吉祥之物,也寓護衛和輔助君主之意。香筒形狀仿古代亭子式樣,“亭”和“定”為諧音,寓江山安定之意。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乾隆認為他當皇帝的時間不能超過他的祖父康熙,在位六十年後讓位,做了太上皇,住在此花園內。園中亭內有流觞曲水。暢音閣,是宮中最大的戲台,台分三層,上中下分別為福、祿、壽台,壽台台面有地井五個,上有天井三個,可分別通地下室和祿台台面,井旁設絞盤,此套設備供演出神仙鬼怪上天入地之戲劇用。
各種專題展覽也是故宮盛景,其中以珍寶館、鐘表館最為出名,另有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玉器館、琺琅館。珍寶館中最著名的是青玉“丹台春曉”,俗稱“壽山”,原玉料重3000斤,來自新疆和阗,玉山寬150厘米,高105厘米,由清代宮廷畫家方琮設計畫樣,揚州玉工歷經4年時間精心雕琢,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下有流雲銅座。玉山富有詩情畫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象征“壽比南山不老松”;玉石仙台,是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內務府大臣福锟、立山等五人在慈禧太後六十壽辰時恭進的禮品。仙台以紫檀為台座,用玉石、翡翠、瑪瑙、水晶、珊瑚、象牙、青金石、孔雀石等珍貴材料,雕刻洞天仙境、山石樹木、神話人物,表現了“群仙祝壽”的吉祥題材。看來這一點上乾隆和慈禧還是相通的。鐘表館裡面是中國最好的西洋鐘表,每天11點和14點還有鐘表演示。十多年前觀看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大家都知道上海博物館的三絕是瓷器、青銅器、書畫,而故宮裡也有這樣的三座館,我沒有進去過。所以不敢妄言是否比上博更佳。不過應該不差。平時的書畫展覽只展出元明兩朝的21幅作品,但是都是精品。至於玉器館,肯定要比上博更精,東西的檔次明顯上了一個台階;琺琅館裡面分掐絲琺琅和畫琺琅,前者從元朝開始,後者從清朝開始,是中華工藝美術的又一奇葩。
關於故宮門票的價格,60元(旺季,4.1-10.31),40元(淡季),無論旺季、淡季,學生門票20元不變,園內門票:珍寶館10元,鐘表館10元。另外新修復的一些景點可能也要收票,如乾隆花園。關於乾隆花園,我還想說幾句,這裡應該很是精妙,比我後文要寫的恭王府花園和前文提到的北海乾隆花園要美麗,但是遺憾我還沒有去過。只能轉一下其他人的論述:全園共分三部分,一是古華亭,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這裡有一棵古樹——楸樹。這樹已是第四代了,老樹枯死而復生,綿亘了四代。為了欣賞這棵樹,乾隆皇帝在樹的前面蓋了個“古華亭”,還自題楹聯:明月清風無處藏,長楸古柏是佳朋。乾隆皇帝喜歡題詩,走到哪裡,興之所至,隨手留下不少“御詩”、“御題”,並且有幾個為他捉刀的人。但這裡的字應是他自己寫的,顯露出乾隆體那種特有的渾圓的美。古華亭左邊是禊賞亭,亭裡就是有名的流杯渠。北京只有四處有流杯亭,這裡是其中之一。後面我會在恭王府花園裡再次提到。“茂林修禊”,所以禊賞亭四周欄桿上畫的都是秀竹。亭子的旁邊有小井,太監從井裡用辘轳打上水來,倒在兩只大缸裡,缸水利用地勢通過管子流到亭內水渠裡,象征著“曲水流觞”。古華亭右邊是露台,台不高,但通過崎岖的山道盤旋而上,顯得有些險峻。台上只有三四平方米面積,配上很矮的欄桿,看起來似乎就開闊了;二是一個三合院,正廳叫遂初堂。乾隆皇帝25歲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歲退位,89歲死去。歷代帝王中在位這麼長久的皇帝沒有幾個人,這促使他更加致力於自己的享受,於是他從乾隆三十六年起用了很長時間修建這座花園。當時正當乾隆盛世,他躊躇滿志,就給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閣”等這些顯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這個院子似乎沒有什麼特色,倒是院中那只用碧玉雕琢的盆景引人入勝,三只小羊低著頭在山道上走著,顯然也是取“三羊開泰”的意思;從三合院退出來,打開旁門,走完一條狹長的甬道,就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三部分,這裡有聳秀亭、延趣樓、翠賞樓、符望閣等古老的建築。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頂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頂的藻井、欄桿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圖案,亭頂用紫醬、孔雀藍兩色琉璃瓦築成,看上去素雅別致。亭頂上還有個石綠色的寶頂,上面畫的還是梅花。走完假山上彎曲的石階來到亭前,上面有乾隆御筆親題的匾額:“碧螺”。當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巡撫宋荦把洞庭東山碧螺峰產的野茶貢給皇帝喝,康熙為茶葉取了個文雅的名字:“碧螺春”。乾隆是以繼承他祖父的事業為己任的,起這個名字既有紀念他祖父的意思,又有取法江南名勝的意思。高山頂上翹立一座亭子,正像湖中田螺悄悄地爬上了水面石頭一樣。這是春天的景色。“碧螺”是春天的名詞,梅花報春,取這個名字,既有皇帝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遐想,也有園林專家模仿南方園林勝趣巧妙的構思。
寫了這麼多的故宮,其實才發現還有太多的可以寫,那麼留著以後我寫個專欄吧,呵呵!
出了故宮,已經很累了。今天旅行社安排的午餐還是很豐盛的,有涮羊肉、北京烤鴨、老北京炸醬面,還有特色的葫蘆羊肉、栗子白菜。吃飯的地方叫老北京,可能不太有名,但是菜的味道還可以。涮羊肉的時候,我還學習了蔬菜的識別,因為很多才我都叫不上名字,比如黃芽菜等,也算是為做一個上海男人做些准備。還有一種外面放了豆子的面條也可以涮,算是開了眼界。
因為參加護士出國考試,兩個妹妹錯過了前天的頤和園之游,於是一個妹妹便提議放棄下午的恭王府之旅,結果兩人發生了矛盾。我從中周旋,才促使她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恭王府花園。事實證明選擇是正確的。那麼請看下一篇——世界首富曾經生活的地方恭王府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