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現代建築游
第一個目的地是奧體中心,不是首選,是因為離的近,也是既定計劃出行。半天夠乎?不行添上一晚,據說看“鳥巢”、“水立方”夜景更好,盡管有些困與累。
丟下行李,旋即開門下樓。問總台,回答是,出門轉彎即可看到“鳥巢”,走路不遠,不用乘車。果然,走回北土城地鐵站口轉個彎即看到“鳥巢”,心想嘴勤一句能省下四元車費真不錯。只是被出行前的“好心人”說中了,天氣很熱,路面有些燙。路面寬闊,兩邊毫無建築可遮陰,只好盡量找樹蔭,時左時右,一路彎彎曲曲扭著前進,似乎走了好久,“鳥巢”看起來還是那麼大,並沒有靠近我們一些,這才似乎明白了一些,不像山區“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直線距離其實不遠,只是下山上山,路就遠了。這裡是平原,也許看得到地平線,但那可是天邊了,地鐵兩個站的距離,用兩只腳去量,在這大熱天,練習著走“火塘”,還真不是那麼“不錯”。終於,翻過一座天橋,走不遠,就進入了奧體中心,“鳥巢”、“水立方”近在咫尺了。只是喉嚨感覺冒煙,省下的四元車費還得添上幾個光洋,換得兩瓶甘露,旋即咕噜咕噜下肚穿腸,這才回過神來,仔細端祥起此行的第一個目標:“鳥巢”。
由於從始至終觀看了北京奧運會的電視報道,更由於看過太多有關“鳥巢”報道,以及無處不在的她的“靓影”,對於“鳥巢”建築本身,已經沒有了神密面紗。有的是對她的神聖感情,因為她承載了百年來幾代中國人的願望,也承載了中華民族一段可以引為自豪的歷史。她是中國人被人凌辱走進受到尊重的經典見證物,她的精神意義遠遠大於建築成就本身。當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是北京的那一瞬間,我相信,會有數億的中國人像時任北京市市長劉祺那樣,從座位上跳起來狂喜,熱淚滿面。我也是其中一員,以致至今在腦海裡一次次再現那一時刻抹不去的情景時,還激情滿滿。
買票時有一點小驚喜,我憑身份買到了半價票,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已被列入老人行列。游人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如織,也許是天氣太熱的緣故,寬廣的場館外場地顯得有些空曠。走進“鳥巢”內部,一切都感到很熟悉,只是不見了火炬,也看不到奧運會開幕時李寧繞場一周的那空中跑道,有些失望。當聽到身邊有游客講不像電視中見到的那樣大時,我才仔細環視內部場景構件,確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壯觀。場內游客不少,心想門票收入不少。據說不曾對民眾免費開放過,希望不要太商業化,畢竟體育運動太功利了,會污染奧運精神的。奧運場館的建設,也是全國人民的集體力量才有的,無數人為之奉獻了許許多多。她是全國人民共同財產,不應當成為只是某些部門的私產,或少數人的利益源泉。
走出“鳥巢”,才仔細觀察她的鋼結構構架,想起曾見過的有關她的建築特點,施工過程的報道,才真切感受到她的建造難度與奇異特征。不過,再度回首觀望她的外觀時,還是不太喜歡她的容顏,因為她確實太象鳥巢了,更確切地說,她更象是我上山下鄉時在孵鴨房見過的存放出殼的小鴨子的竹編鴨籠。場館快竣工時,我還一直以為建築腳手架未拆除。至今尚未征集到她的正式名稱,正好說明她外觀的負面效果,一直帶著雙引號的綽號,總使我感到與她的神聖地位不相符。我想,與同樣曾被視為怪物的鋼鐵巨人法國巴黎埃菲鐵塔相比,無論外觀與名稱,都不太可能變成國人的驕傲。這使我聯想到同樣被譽為北京新標志性建築的新中央電視台大樓的怪異外形,和北京這個中華文明古都的民族特征那麼不融洽。無論看過多少專家們贊譽有加的評論,我都無法認同。
離開“鳥巢”,走近“水立方”,也許是象“鳥巢”一樣看過太多報道,也許不想再花那區區幾十元的門票錢,我們沒有進入場館。繞場一周觀看了一下“水立方”,名稱很切貼,也不俗,與親臨“鳥巢”不一樣,她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外觀新意感也比較強。
也許有點累了,也無意看夜景,天色還不太晚,天氣也漸漸涼了些,我們還是選擇了步行。看著據說是七星級的賓館,一步一回首,實在想象不出她與阿聯酋的“帆船”賓館為何有同等的身價。慢吞吞的步行,比來時感覺還快地回到酒店,心裡還在回味下午的見聞。
國家大劇院,當我們出現在她面前的時間,是我們到達北京後的第三天。早在建她之前,就看過對她的設計方案,選址等的爭論報道,也見過她的視頻容顏。當我們穿過長安街過街通道,繞過人民大會堂,第一眼見到她時,還是立刻被她吸引住了。在鋼筋水泥叢林中,在這喧嘯的世界裡,突然出現了一方令人輕松、寧靜世界。在一片寬廣、寧靜、波光粼粼的環形水域中央,突起一座半橢球形體。實在不敢相信在這繁華大都市的中心區有這麼一片如海市蜃樓般的仙境區,特別使我驚訝是那似乎流動的環形水域,心想這未免也太奢侈了吧。我生長在一個“開門見山”的小山城裡,大海一直是一個令我心曠神怡的地方,每次當我站在波瀾壯闊,一望無際的海邊時,所有的山區區域壓抑感,所有的煩心似乎立刻煙消雲散。眼前的情景雖然沒有大海那麼寬廣,但卻有另一番令人心怡的水晶宮般的吸引力。我靠前坐在水邊圍埕上凝視著那似閃著光的半球體,被保安人員幾次驅趕後很不情願地離開。
我想進入大劇院內部參觀,但遠望水域中央的建築物卻沒看到從哪可以過去,心想怎麼進去啊!詢問保安人員後,轉身穿過一片林木區間的通道,看到台階下的通道口,這才慚愧自己的見識膚淺。原來進口在地下,通過水下通道進入大劇院。當我進入水下通道,抬頭望見玻璃上的流水只是薄薄的一層時,我立刻感到相當羞愧:原來上面看似護城河的環形水域,竟然只有這麼薄薄的一層。我被設計者的奇思妙想折服了,我很奇怪,剛才在上面時怎麼沒發現到這一現象,也許光線在起作用吧!
我缺少音樂細胞,也不太喜歡慢騰騰的戲劇舞台動作,卻有點喜歡聽京劇的一些唱腔。我不打算買場戲票,演奏演唱會之類的票在大劇院裡修煉自己一番,只想看看,看看國內最大最現代的劇場音樂廳究竟是怎麼個樣子。我們跟隨一個旅游團進入大劇院,上自動扶梯,穿大廳,延彎過道,幾層後進入音樂廳。沒有音樂會,只見金色大廳,遙望舞台,我在找管風琴,我知道這東西,書上、影視上見過這東西,我對它好奇,想見見實物,可惜太遠,視力又不好,只依稀看見卻不允許再前進。我想多呆會兒,旅游團卻走了,我擔心在這迷宮般的大劇院內找不到其他場所,轉身出了門,卻不見了那旅游團,我和妻找一處坐下休息,想等待另一旅游團的到來,享受一下免費講解。等了好一陣,沒見新團到來,於是決定自己走走找找。上一層轉一圈,下一層反轉一圈,沒見到戲劇廳。於是上到頂層,見到大劇院內部布局圖,按圖又跑下底層,回到進口大廳,這才發現戲劇廳不開放。選了一處咖啡廳坐下,不喝咖啡休閒一下,沒人驅趕,舉目四望,悠閒地欣賞大劇院前廳景觀。
出了大劇院,折身去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似有重要會議不開放,博物館維修不開放。紀念碑圍住不讓登上台階,只好在廣場轉。廣場上幾乎繞場一周環形排隊的參觀者估計有幾萬之眾,魚貫前進准備進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澤東遺容。毛主席紀念堂不在我此次北京之行的計劃之中,因為毛澤東生前我見過。但時間有富余,看到巨龍般的隊伍,我們徘徊了很久,最終我們沒進入那圍城般的人流裡,另一個原因是隨身物品不放心地攤般的寄存,因為有些東西不准攜帶進紀念堂,上天安門城樓是我的計劃之一,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未能如願。
日晷,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利用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算是一種古老的太陽時鐘。中華世紀壇是以日晷為原型的巨型景觀,日晷上部可以旋轉,指針直指蒼穹,日晷下部是壇。這是以跨世紀時間為主題的大型建築,象征中華民族跨越新世紀新千年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從恭王府出來到西單稍轉一圈後,我們來到了位於軍事博物館邊側的中華世紀壇,她的正前方就是北京火車西客站。
這是一個象征性的建築,象征著時間的跨越,象征著時間的新起點。“往事越千年”,日晷的環型長廊兩邊,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及人物代表的雕塑,新的起點從日晷開始,日晷下的是一條寬闊長約百米的似T形台的路,朝正南方向不遠處的北京火車西客站延伸。可以想象,從西客站延伸出去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鐵路,象一條一條大動脈把全國各地緊緊地聯在一起,我想中華世紀壇建在這裡,一定有著深深的喻意。與中華世紀壇的建設有同樣喻意在是上海浦東世紀公園、世紀廣場、世紀大道,在那裡也有一座以日晷為原型設計的,用不銹鋼構成錯綜精致網架結構形式的景觀雕塑,通過世紀大道,直通至黃浦江邊地鐵2#線陸家嘴站與浦西相聯,而黃浦江出口與長江口匯合後一起奔向東海,通向全國通向世界各地,設計者是頗具匠心的。
中華世紀壇沒有太多可看的景致,我之所以把她列入計劃,為的是借助這塊平台,把自己,一個比共和國僅年長一歲的人,兩個跨世紀生存的共生中華靈,在這喻意中華世紀承前啟後的高壇上,把自己與蒼天、大地等空間和日晷所透出的時間整合在一起,汲取的是精神的昇華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