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華麗轉身
從熱鬧的虎坊橋過南橫街再往南一轉,龐大的車流在這裡縮緊了腸子。雖然名為黑窯廠街,但也就是胡同的規格:長不足五百米,寬?兩輛汽車並排走還得當心著點。兩邊都是21世紀新建的住宅區,樣式頗為新潮,“那是因為才剛改造沒幾年,早年我們這兒還有個名兒:叫八十八間房,跟農村一樣,破著呢。”一位帶著小孫子買完菜、走在回家路上的吳大爺告訴我們,“以前我們60多戶都擠在一個三進的大雜院裡。還別說,沒拆的平房就剩那一處了,那可是文物!”
三聖庵示意圖
這個院落就坐落在黑窯廠街中段路東,山牆上“佛光普照”在提醒過往人們,這裡應該是個佛教廟宇,但和大部分寺院山門坐北朝南坐西朝東不同的是,這裡卻坐東面西,頗有個性。原來,“一直到解放初年,這裡都是尼姑庵。”現在的掌門人吳明山居士解釋說。
“這座廟宇始建於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時期,也就是遼代的南京城時就有了。為供奉西方三聖的尼姑庵,故名三聖庵。”如此說來,這座小小的三聖庵足以和白雲觀、牛街禮拜寺稱兄道弟,只有始建於唐代的法源寺才能讓它甘拜下風。身居城南鬧市,歷經千年滄桑,卻幾乎被現代人遺忘,剛要為三聖庵的遭遇感到不公平,突然想到咫尺之遙的三官廟、土地廟的不得善終,三聖庵的大隱隱於市,又是不幸中的萬幸。
據吳明山介紹,這裡依然保持著千年來的基本格局,“三進院落,最後一重的正殿二層供奉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這三佛祖;一層供奉的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只是部分原來是院落的空地,如今成了新建住宅小區的宅基地,好在整體尚存。”現在的風貌是民國初年大修時的樣子,為尊重千年來全木榫結構而始終不用鐵釘。“您仔細看,我們牆面上都不釘釘子。現在元寶形狀的琉璃瓦,還有飛檐上的‘五脊六獸’,都是民國初年笃信佛教的黎元洪大總統捐的。”
站在鬧中取靜的院落中聽流水潺潺,大有“心遠地自偏”之感。只是如今山門正中“盛世普達·菩提緣”的黑漆木牌讓人突然心生疑慮:這裡現在是干什麼的?一位常來院中清修的傳靜居士嫣然一笑:“可食五谷,可修心潔,總之就是個結緣的地方。”據工作人員介紹,原來在本世紀初危改之後,笃信佛教的盛世普達公司老總接下曾被折騰得滿目瘡痍的院子,恢復了舊貌。“說是經營場所也不全對,宗教場所也不合適。”
現在,三聖庵的前院是素餐廳和茶室,以“菩提緣”為主題,內裡陳列著復制的敦煌壁畫和精美的佛教法器。和現在大行其道的仿葷素食不同的是,“其實市面上很多仿葷更費油,反而有悖健康宗旨”,這裡的素餐多是還原綠色,讓蔬菜清新淡雅地本色演出。而後院則是個名副其實的佛教文化中心,除了供奉三聖外,正殿還供奉著藏傳佛教的珍貴唐卡,淨土宗的信眾也可以找到自己心靈的皈依;而耳房則是吳掌門的居室,平日連門都不鎖,除了一套鋪蓋外,就是個小型的圖書館,來清修的師兄弟們從書架上隨意取典籍鑽研,看畢再自覺地放回去就是了。每逢周末,法源寺的高僧還會到此講課。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吃飯喝茶,這裡其他的活動都是免費的。
不容錯過的美味
“姻緣樹”上紅線飄飄
在問及這一帶有什麼歷史傳統時,“我們這黑窯廠街最大的傳統,那就是地勢低,從前一下雨就變護城河了。”一位在黑窯廠街居住了一輩子、原地還遷的耄耋老奶奶,用城南地界特有的幽默告訴我們。
但棉褲套皮褲,必定有緣故。原來,黑窯廠街地勢低並非自然天成。據《帝京景物略》記載,因為在舊京香火頗為繁盛的三聖庵坐落於此,這條不長不寬的小街居然幾百年前就是青石路,這在相對破落的南城,規格就算相當高了。可連天裡絡繹不絕的來客摩肩接踵,居然讓青石路磨損下陷!比三聖庵大的名寺有的是,為什麼獨獨這座小廟如此受歡迎?
敢情幾百年來的廣大香客不光是為了看西方三聖而來,不少人原來意在後院的老槐樹。這株老樹至今已有430余歲,而種下它的人,居然是有史記載三聖庵出家前“成分”最高的一位師太。明萬歷年間,成陽公主為不能和一位自己芳心暗許的青年才俊成婚而憂郁成疾,後來在三聖庵出家,手植此書以寄相思於風雨。還得感謝這位中國版的女聖瓦倫丁,讓這裡從此有了“燕京八景外一景”的“三聖庵裡姻緣樹”。
這株姻緣樹至今仍健在於後院南側一隅,其枝如虬龍,分露同煙,其葉春綠到夏,夏黃到秋。400年來,凡人有求姻緣者,取紅繩系於此樹樹枝之上,誠心默念愛人之名,莫不靈驗。久之,這裡落下了“天好姻緣,三聖護佑”之名,遠道來此求姻緣者絡繹不絕,結果把庵外的黑窯廠街都踩塌陷了。而此古槐樹枝上經年懸掛的紅絲線不下三千。據曾住在這裡的吳大爺介紹,騰遷之前這裡成了大雜院,仍有心誠者跑來牽紅線。“那時候一看院子裡來了陌生人,手裡沒拿紅線得問一句,別再是小偷;拿著紅線的,沒事,來求姻緣的。”
而今天這株依舊芳華吐納的老“紅娘”依然遍體披紅,只是現如今如果想求得天長地久,得先付出象征“久久”的99元人民幣,才能讓姻緣牌的紅線義無反顧地纏繞上姻緣樹的枝干。
紅線飄飄
街區秘史
黑窯廠:從滿面塵灰到亭亭玉立
和琉璃廠一樣,黑窯廠也是明清兩代的“五大廠”之一,因就地取材燒制黑色磚瓦而得名。北京城只有白雲飄飄,並無黑土深深,這黑土是哪兒來的呢?
原來,這裡當年是遼南京和金中都的東城垣之所在,地基天長日久到了明清就形成了黑色的土壤。今天三聖庵以南包括陶然亭公園大部分的廣闊地盤,都是昔日黑窯廠的地界。
今天的黑窯廠街屬宣武區陶然亭地區,但鮮為人知的是,陶然亭的歷史正是因為黑窯廠才開啟的。清康熙三十四(167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而這位大人喜好風雅,又是白居易的粉絲,於是工作之余,在黑窯廠南面的水域旁建造一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陶然亭建成後,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民國年間,這裡還成了革命黨人的根據地,高君宇、石評梅的世紀之愛也正是在這裡的革命風雲中孕育結成的。直到今天,高石墓還靜靜伫立於園內一隅。雖然歷史名人早已雲消霧散,不過如今的陶然亭卻是越發“亭亭玉立”。
陶然亭周邊美食
周邊逛逛
逛罷陶然亭,再訪名小吃
除了陶然亭、窯台和名人墓,陶然亭公園裡可逛的東西還多著呢,而裡面的掌故大多鮮為人知。從黑窯廠街走到頭就是北門,裡面就是近三百年的龍樹寺,寺內有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也是當年名流荟萃之所。東南則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當年皇帝在先農壇義務勞動之前,都要到這裡先求得風調雨順。而就算在陶然亭公園散布,值得一逛的地方也不少。這裡集中了各地的名亭,“醉翁亭”、“蘭亭”、“滄浪亭”、“二泉亭”,皆按1:1比例建造,徜徉其中,一時讓人有時空漂移之感。
想在黑窯廠、陶然亭一帶逛逛街?那恐怕要讓您失望了,在虎坊橋周邊,你可以到湖光會館聽戲,去譚魚頭火鍋打打牙祭。可在黑窯廠附近,也許正因北邊繁華的虎坊橋、天橋、珠市口一線的“燈下黑”效應,黑窯廠一帶商業乏善可陳。不過也新開了青年餐廳這樣的連鎖飯店。如果不滿足,還想覓些有特色的美食,那也沒問題,只要起得早就會有收獲。全北京最好吃的糖油餅就在黑窯廠街南口、銀行對面的無名小吃部,天天排大隊,而最經典的吃法是把油餅夾火燒裡,當然前提是您嘴夠大。
如果去晚了沒排著糖油餅也不要緊,黑窯廠街北口常年停著輛三輪兒——“義利”都聽說過,老字號,就是現在難吃著除了面包之外的產品了——這輛三輪的主人是專門賣義利牌各式西點的,那味道,地道,而且是廠家直銷,還特便宜。而晚上這一帶最火的地方,當然是南橫街的蚝情壯翅,雖說烤生蚝和雞翅在北京城烏泱烏泱的,但二者能同時達到高水平的,這家小店有口皆碑。
文 黃哲 攝影 王甜 協助 傳靜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