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位於天壇西天門南,坐西朝東,是皇帝來天壇祈谷、祈天前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座小皇宮。
它建有宮城,宮牆有兩層:外層叫磚牆,內城稱紫牆。
外城主要是防衛設施,在外城四角建有值守房。外城東北角有一座鐘樓,每逢皇帝進出齋宮,都要鳴鐘迎送。
齋宮內城分前、中、後三部分。前部以正殿為中心;後部是皇帝的內宅寢宮;中部是一個狹長的院子,院內兩端各有廊瓦房五間,是主管太監和首領太監的值守房。
齋宮面積4萬平方米,有房屋200余間,雖不及紫禁城金碧輝煌,但規模也很宏大,而且典雅清幽。
明、清兩朝皇帝均在祀前來此“致齋”三日,只有雍正皇帝以後“致齋”的前兩日改在紫禁城內齋宮“致齋”,最後一天才遷居天壇齋宮。外圍有兩重御溝,外溝內岸四周有回廊163間。宮面東,正殿5間,為無梁殿式供券磚石結構。正殿月台上有齋戒人亭和時辰牌位亭,殿後有寢殿5間,東北隅有一座鐘樓,內懸永樂年制太和鐘一口。
內御溝的西面因增建寢殿被填埋掉了 。
先鳥瞰一下齋宮:
(鳥瞰齋宮)
這是齋宮的東宮門——齋宮正門:
(東宮門)
2005.來,時值祈年殿修繕,齋宮免票開放,有幸一游。
據查資料,城內的齋宮共有四座:
1.紫禁城內齋宮
2.九壇之天壇齋宮
3.九壇之地壇齋宮
4.九壇之先農壇齋宮(成慶宮)
今日天壇齋宮進入修膳,“游人止步”了。
這是東宮門前外御溝上的三路單孔石橋:
(三路單孔橋)
三座石橋欄桿的望柱是不相同的:
(望柱)
齋宮正殿5間,為無梁殿式拱券磚石結構。
齋宮正殿的無梁殿與皇史宬正殿的無梁殿有不同:
皇史宬正殿的無梁殿相對殿門是橫向券,九間通券;
齋宮正殿的無梁殿相對殿門是縱向券,單間單券,內部有點像延安的窯洞。
轉帖一張齋宮正殿的圖片:
(正殿) [轉帖]
下一站去圜丘壇東面的神廚庫院(南神廚)看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