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城市的面孔 “我也想起土耳其詩人納齊姆·希克梅特說過的話:人生有兩件東西不會忘記,那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作為一座古城,北京的面孔不應該僅僅是高樓大廈,那很可能只是另外一座城市的拷貝。母親和城市的面孔,可以蒼老,卻是不可再生的,經不起我們肆意的塗抹和換容。” —— 作家 肖復興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荒友作家肖復興在多年前寫的一篇隨筆中介紹了前門東南方向的長巷胡同,讀後覺得饒有興趣,摘錄幾段您瞧瞧: ——長巷由西向東次第排列一共有五條胡同,解先生說得很對,這一帶的胡同都是在北京城少見的南北走向。但長巷這五條胡同不是正南正北,它們呈扇面狀往東南偏斜,最後在一個叫橋灣的地方匯合。走在這幾條胡同裡,漸漸地就把人帶到東南。這種奇特的感覺,對於講究正南正北的北京胡同而言,也是少有而奇特的。 ——這裡在明成化年間是一條洩洪河,一直通向橋灣,再流到左安門外的護城河……長巷頭條到四條,都是順著干涸的舊河道蜿蜒而成的,有著從明朝起的悠久歷史。長巷五條是後出現的胡同,到清《京師坊巷志稿》裡才出現。 ——因靠近前門的商業中心和京奉火車站,長巷頭條一是銀號多,二是會館多。解放以後這裡有中國評劇院的宿捨,趙麗蓉當年還在這裡住過一段時間。《京師坊巷志稿》中記載就有“泾縣、南昌、汀洲、江右、豐城諸會館。” ——長巷頭條最出名的應該算長春堂了。這是一座二層樓,雕花磚牆,拱形券式門窗,都是西洋風格,是當年這一帶最為氣勢堂皇的建築……它是乾隆六十年(1795)在這裡開張的,當年,長春堂的“避瘟散”聞名全國,抗衡當時稱霸一方並大肆傾銷我國的日本仁丹。當時北京城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三伏天,您別慌,快買聞藥長春堂,撲進鼻裡通肺腑,消暑祛火保安康。”漸漸的,長春堂成了可以和同仁堂、鶴年堂相媲美的藥鋪,成為當年北京號稱三大藥鋪之一。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長巷其余幾條胡同裡,最出名的要屬二條的汀洲會館。它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如果按照建成的1505年來算,有整整500年的歷史,不要說在整個長巷五條胡同,就是在前門外這一帶的所有會館裡,論年頭也是碩果獨存。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 京城胡同然而,肖復興在最後寫到:“只是我要遺憾地告訴解先生和讀者們,這些歷史給予我們的珍貴遺存,除了汀洲會館還在,其余都已經沒有了。2006年的頭一天,我又來到這裡,長巷頭條和二條口都被欄桿擋住,推土機正在轟鳴作業,往南一溜兒推成了廢墟。長春堂老藥鋪已經成為了一片瓦礫,湖北會館也是一片瓦礫,只剩下一株老杜梨樹孤零零的在寒風中瑟瑟抖動。不僅長巷胡同,整個前門地區的東側,這片北京城明清以來歷史積澱下來文化商業老街區,都將化為烏有。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就在不久之前我來過這裡,它們都還健在。” 前幾天,我在前門東南方找到了尚存的部分長巷胡同,從頭條到五條,我邊走邊拍,一個五十多歲的爺們兒熱情的跟我神聊,臨了他說,您別嫌我話兒糙,您拍這個有什麼用呀,該拆不是還得拆?我說,呵……哈,那是,其實…… 我語無倫次,揮手告辭了。
京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