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下午2點左右,我們從 國子監 出來,在 雍和宮 大街上吃了碗面條,就在路旁等13路公交車,車太少,近半個小時才來一趟。在國子監站牌上車,到 北海 北門下車,下車後往西走30米右拐,看到那一條小路兩旁都是黃包車,直走就是 恭王府 。路上可以看到 郭沫若故居 ,因為要收門票,我們拍張照片就走。沿途那麼多黃包車在招徕顧客,都是打著 北京 胡同游的招牌,恭王府地處 後海 這個地方,這裡是老北京胡同的典型代表,現在已成片開發,漸成規模,也是中外游客鐘情的地方。我們本來也是打算先游恭王府,如果有時間,隨便捎帶看看北京的小胡同。 我們到達恭王府已經下午3點半鐘,恭王府門票每人40元。 恭王府是我們此行計劃內的項目,關鍵這裡曾經是清代宦官和珅的宅第。它的貪官形象已經通過電視劇讓國人婦孺皆知,正值國內反貪浪潮一波高過一波,值此游覽恭王府更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北京的王府文化也是北京古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現在開放的恭王府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
恭王府恭王府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清室覆亡後,府邸的產權曾歸屬輔仁大學,1988年,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繕工程後,全面對外開放。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延樓東西長160米,有40余間房屋。東路和西路各有3個院落,和中路遙相呼應。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20多個景區各不相同。 乾隆四十年前後,在皇帝面前紅得發紫的和珅,相中了這塊四周萦水,遙接西山,而且又離“皇上家”不遠的風水寶地,遂以高價購買下這裡的多處房產,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嘉慶四年,和珅因罪賜死,嘉慶皇帝遂將這座宅第轉賜給他的小弟弟慶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歷代主人裡最為鐘愛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當道時,乾隆的諸位皇子便湊在一起商訂,將來不管誰當了皇帝,都要“辦”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說:“將來不論哪位哥哥當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這座豪宅賞給我,我就知足!” 鹹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 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府在前,園在後。 恭王府十分豪奢,尤其是它的後花園,簡直可以與故宮御花園相媲美。它的地位,在當時除了皇上的故宮,也就是它了。所以,看過恭王府,其他王府可以忽略,好像其他王府也沒有幾個開放的吧。 參觀過恭王府,才知道它和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也有交集,這大名鼎鼎的恭王府曾是紅樓夢裡大觀園的藍本和原型之一。
恭王府我們一直逛到下午5點半,景區關門下班,我們才姗姗而出。在北海北門,乘42路公交車至廣外關廂下車,步行回酒店,路上遇一餃子館,小菜啤酒,兩人半斤東北大餃子,解決晚飯。回到酒店已經晚上8點半左右,又是一天緊張的奔波。
恭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