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這一天是准備日,請來的廚師忙著切雞宰魚,海鮮(大閘蟹、甲魚)之類的都是從銅川路市場上批發來的,一切都顯得熱火朝天,有點像花木蘭回家後的感覺。天很陰沉,下午的時候開始有點飄雪。
卡車來了,准備去女方家裡搬嫁妝。當然,去的時候可不能空手去,用扁擔跳了1頭大白豬、2只雞、2條魚等。放了鞭炮後,看到屋子裡嫁妝已經滿滿當當地在等待我們這幾位“搬場公司“的人員。鄉下的規矩是要陪20床綢緞面被子、2只馬桶(已被塑料桶代替)、以及家用電器之類的,最值錢的還是父母送的“百寶箱”,據說裡面有很多錢。最後一條被子是新娘的姑姑嬸嬸裝模作樣“趕制”出來的,表示這家人並不是很著急地要把新娘嫁出去。本想拍點什麼東西,也沒找到什麼題材,遂鑽進羊棚裡拍羊吃草,題目都想好了——《鄉下的克隆羊》,呵呵。
嫁妝被送到新居,七上八下搞定後,開始打量新居,很不錯。現在上海郊區的男孩為了娶上老婆,都要到城郊結合部買上一套商品房。照例,新房中也少不了漂亮的婚紗照。
回來的路上,小舅子給我吃從馬桶裡摸到了核桃。甘蔗、核桃、花生、紅蛋、雲片糕等都是吉祥喜慶的東西,所以隨處可見。
第二天上午11點去接新娘。氣溫降到了零下4-5度,小河都凍住了,幸好陽光還比較燦爛,符合“三個代表”的精神。和昨天一樣,放了幾個鞭炮後進村。中午新娘一家准備了比較隆重地招待新郎和陪客的酒宴。菜雖然不錯,不過,去的幾位都面色凝重,心事重重。原來,新娘家的男性親戚都不懷好意,一定要把三個陪客都灌趴下才顯得家裡有實力,這叫給點顏色瞧瞧。
漫長的午宴,為了顯得並不是很急著要嫁女的樣子,一直磨到3點,其中經過好幾次鞭炮的催促,新娘才流著淚上了等候多時的“雅閣”。車沒開幾步,有好事者放了一張條凳,不讓車走。經過媒人等的疏通,行賄了一些糖果和香煙,車才又重新上路。到了新居,喝了糖水,重新回到了男方的鄉下。進門的時候,除了鞭炮齊鳴,還有用竹子點燃的篝火,新郎抱著新娘進來,然後,新娘要踩著貼紅紙的麻袋跨進門(我以為這和迎接國家元首時的紅地毯是一個道理)。
這時的小雯剛午睡起床,紅紅的小臉像蘋果,對新娘的到來熱烈鼓掌。晚上的酒宴就和上海差不多了,敬酒點煙劃火柴,新娘穿著婚紗瑟瑟發抖,像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三天,新娘的刁鑽小姑就來催新娘回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