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的文章沒有保留好,只從編輯部的網上找到這一篇了,有些部分已經被刪減,但還可以找到當時的感覺。
江南之美,如詩亦如畫。終於可以踏著古人的足跡,探訪詩畫般的江南。
上海
這是第一次到上海,可是家鄉大批“支援三線”的上海人已是我記憶中的一部分,上海人不屈不撓尋求生活的性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次在上海停留很短,我於上海都市景觀沒有多大的興趣,倒是多留意了上海人的生活。大上海和她的市民一樣,堅韌地前行著,一分錢一分錢地積攢,一分鐘一分鐘地勞作,真可以說是一種不屈的信仰。拿上海和深圳相比,深圳算是崛起的新貴,略帶爆發戶的豪氣和闖勁,而上海則有一種舊貴的傲氣和飽經滄桑的冷靜。
蘇杭
西湖不僅攬山水之勝,更因眾多的歷史名人而生色。岳飛、於謙、秋瑾、白居易、蘇轼、柳永都與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杭州遇到賣“鹹亨酒店”的茴香豆,我當寶貝般的買回來,路上細細地嚼著,想起了魯迅的《社戲》和《故鄉》,便覺得自己也是那烏蓬船中的一個,也曾偷了六公公家的羅漢豆,在岸邊煮了吃,似乎自己也就在三味書屋念書,放學後,蹲在百草園那堵矮牆下,聽蟋蟀彈琴……一時間,心裡湧出了許多溫馨,許多惆怅。
在蘇州,我們游覽了留園、寒山寺和木渎古鎮。前兩者名聞遐迩不必多說,僅木渎古鎮也足叫人流連忘返。據介紹: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可見其山水之秀美。也許是得山水之靈氣和受歷史文化熏染的緣故,木渎也是名人輩出,最著名的就有范仲淹,而近代又出了一批政治家、藝術家、學者,給古老的木渎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江南之美,不僅在於她的自然風光,更多的是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江南滋養了中國多少偉大的詩人,可以說,沒有江南,唐詩宋詞將會黯淡至少一半的光輝。在江南,你每行一處,都會有詩句從心裡冒出來,眼前的景色會變得格外生動。文化藝術在山水滋養哺育下產生,而山水又在文化藝術中得到升華。正可謂“江山也要文人捧”。
出來時旅行包裡的重物多半是些吃的,沿路消滅,慢慢地就變成輕裝了,但一路行程,內心卻無法隨走隨輕。走出固有的生活本是為了釋放,而這次又吸納了許多。
江南經濟繁榮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讀高中時,歷史課本中講述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是經濟規律的體現。作為秦州兒女,當時心裡很是失落,而今更是感歎歷史變遷。如今,長江三角洲已經崛起,成為中國陸地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而長三角上的城市擴張也日新月異,公路、鐵路、運河將城市連接成片,相成了完整的都市群。這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機遇總是偏愛這塊寶地,同時也造就了精明、勤奮的江浙商人。
短暫的旅行,讓我足足領略了如詩亦如畫的江南風光,也深深感受了繁榮富庶的長三角經濟。轉眼到了揚手告別的時候,也只能像詩人那樣說一聲:“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