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前世今生的關系來形容上海菜,那它的前世就是本幫菜,而今生就是海派菜。習慣把狹義的上海菜叫本幫菜,通常指老上海市民的家常菜,而廣義的上海菜叫新派上海菜,是以本幫菜為基礎,吸收了粵、川、寧、揚、蘇錫等地方風味及西餐的烹饪手法,講究取眾家之長推陳出新,體現了包容接納新鮮事物的海派飲食精神。上海菜中滲透了上海人的性格,細膩溫雅,清清爽爽,不溫不火正是上海菜一貫風格,無不體現上海人的精細與精致。
1、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地區,簡稱生煎,很快成為標志性早餐食品,出售生煎的一般都是街邊攤販。生煎裡面是豬肉,相對於大多數帶餡食品,生煎的皮要厚一些。制作方式是先在竹制蒸籠裡蒸,再用平底鍋把底部煎一下,最後撒上芝麻就成了。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同時因面皮以不發酵的方法制作,生煎饅頭故而得名。上海生煎的特點是個大,皮薄,湯多。
2、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原名“南翔大肉饅頭”,也稱為“南翔小籠包”,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傳統名產,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南翔小籠的餡心是夾心腿肉作成肉醬,僅撒少許姜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面粉制作而成的。2014年8月,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結束,南翔小籠制作技藝成功入選全國傳統面食制作技藝。
3、上海紅燒肉
上海紅燒肉主要以冰糖炒糖色,佐以少量醬油,因而色澤紅亮誘人,肥而不膩,口感偏甜,入口酥軟即化,回味無窮,展現了上海菜濃油赤醬的特色。上海人做紅燒菜的特點: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相對於杭州的紅燒肉(東坡肉)和無錫的紅燒肉而言,有非常鮮明的濃油醬赤的特點。
4、草頭圈子
草頭圈子實際上是兩道菜,生煸草頭和紅燒圈子,“草頭”指的是苜蓿,“圈子”則是豬直腸,因豬腸油脂太多,而草頭是著名的“油抹布”,兩相搭配,草吸油脂,腸浸清香,大有“洗淨鉛華,摧剛為柔,清雅脫俗”的感覺。此菜色澤深紅間綠,圈子酥爛軟熟,肥而不膩,味道鮮美,還可食補。
5、上海醉蟹
上海醉蟹是一道上海的地方傳統名菜,屬於本幫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酒香濃郁,回味甘甜,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保存兩個月而不變質。上海醉蟹以蟹 為主要材料,烹饪以鹵菜為主。
6、白斬雞
又稱三黃油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多作為宴席冷盤,供佐酒之用,因雞在烹煮時不加調味,故名白斬雞。上海白斬雞始於清末,由本地飼養的浦東三黃雞制成,經沸水三燙以留住新鮮,因而內存血絲,自成特色。上桌時以蝦子醬油蘸食,皮爽肉滑,清淡鮮美。多與雞粥同食,以小紹興最為著名。
7、蟹殼黃
上海久負盛名的特色點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它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制而成。餡料有鹹有甜,鹹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後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鹹餡味鮮。
8、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排骨年糕的兩大主料——排骨和年糕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
9、五香熏魚
是由草魚為主食材,用鹽、味精、胡椒粉、丁香等材料熏制而成的一道上海傳統菜肴。根據做法不同,色澤呈金黃或醬紅,外酥裡嫩,甜鹹適口,香味濃郁,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10、腌笃鮮
“腌”即鹹,“鮮”即新鮮,“笃”意為用小火焖。腌笃鮮是上海本幫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色之一,由春筍,鹹肉和鮮豬肉置於文火慢炖熬制而成,講究原汁原味,無需另加調料。其口味鹹鮮,湯白汁濃,肉質酥肥,筍清香脆嫩,鮮味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