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絕對是與河蟹是有仇的,究其原因,是其鮮美,而不是什麼"白素貞是上海人"之類的傳說。河蟹又稱中華絨螯蟹,至於河蟹的分類,源起,我已經在數篇菜話中提到,在此不再贅述。現在正是農歷六月底,加之今年的閏二月,因此今年的六月黃特別的肥碩,老饕們估計今夏也沒少吃毛蟹年糕,油醬蟹吧。
現在時節末到,大閘蟹吃不起來,可老是吃那些紅燒小蟹,不翻翻花樣,總有些意猶末盡的意思,任是好食蟹之人,也倒了胃口;於是,便有了醬油蟹,醉蟹,炝蟹,但還總是流於俗套,然而鹽烤蟹就大不相同了。
記得以前炖雞湯,久煮而未覺其鮮,待得放下一小勺鹽,頓時鮮香四溢,可能是鹽可以促進蛋白質分解的原因吧。鹽烤蟹,與這一小勺鹽,有著異曲同工的好處,此蟹鹹香撲嫩,鮮嫩爽口,夏日食之,有提神醒腦之功。
六月的蟹,不求其大,只有其肥,二兩左右的最好,要挑體型飽滿的,雌雄均可;蟹買來後,洗刷干淨,晾干,需要注意的是,蟹臍要翻開後擠出其中的污物。另要准備一些廚房用紙,沒用的話,可用餐廳紙代替。
鹽,非常講究,要買"最便宜"的海鹽,鹽越粗則越便宜,鹽烤蟹,一定要用粗鹽;細鹽代替不得,若用細鹽,鹹死無疑。說到鹽的價格,倒讓我想起一件事來,以前,上海的細鹽只要七八角一斤,突然有一天,有個人說中國人民的身體素質不行,因為缺碘,於是要求所有的鹽裡都要加上碘,叫做"加碘鹽",一時間,所有的鹽都加了碘,沒有碘的怎麼也買不到了。加了碘的鹽,味道還是鹹的,只是價格漲了許多,要塊把錢一包了;其實,象上海這種沿海地區,經常有海鮮吃的地方,再在鹽裡加碘,是完全多此一舉,非旦如此,簡直就是有害無益的事,希望以後主管部門在做此種考慮的時候,能夠多思考一下。
說著說著,便跑了題,回到粗海鹽上來,做一次鹽烤蟹,無論多少,大約都要二斤的海鹽。先取出一二兩鹽,放在干淨的炒鍋裡,放上一小把花椒,數個茴香和幾條桂皮,用大火,把這些東西炒透,此時,真可謂異香撲鼻,香透四壁啊。然後倒入剩余的鹽翻炒,因此要把一定要炒透,讓水份完全蒸發掉,你會看到,炒鹽的時候,有絲絲白煙冒起,就是鹽分裡出來的水蒸汽,如果鹽受潮結塊,還要用鍋鏟輕輕敲碎。鹽,非得炒得足夠熱才行,衡量的標准為滴一滴水下,要聽到"滋"的一聲。
鹽炒熱後,用廚房紙將蟹擦干,擦得越干越好,如果是濕淋淋的,也保證你鹹死。將鹽盛一大半起來,放在碗裡,火繼續開著好了。然後將蟹的螯和腳都順勢折起,收到腹下,這樣,僅用一只手便可拿起河蟹,而且河蟹也沒法動。用左手拿蟹,右手端起鹽來,將蟹放到鍋裡的鹽堆上,揿住蟹背,讓它不能動彈,然後迅速將碗裡的鹽倒上,將蟹埋在裡面。一分鐘後,就可扒開鹽堆吃喽。此菜,一分鐘足矣,最忌時間過長,逼干水份,吃起來就是空蟹了。
鹽烤蟹卻不是本幫正宗菜式,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應該算是"新概念海派菜"吧;至於寧波人說的鹽烤蟹,是用海蟹炝制的,完全是另一道菜了,有機會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