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坊挺好找的,坐小巴從山頂下來在雪廠街那兒一下車,就見著了指道的牌子。挺顯眼的路牌,一路走一路有一模一樣的路牌一路指下去,看起來這個蘭桂坊是香港人挺樂意向外地人展示的地方。
我其實更喜歡那種沒有路牌、也根本用不著路牌來指的地方,那種地方一般原汁原味的更好玩兒。可蘭桂坊我不能不去,這個地名很可愛,好容易來趟香港,我不想放過這麼有名的一處地方。
港島這邊的城市一半建在山上,這一點和北京很不一樣。還有就是人家這兒有海,有山有海,有好大好綠的樹在街邊巴掌大的小公園裡密密地長。
蘭桂坊是條L形的小街,位於從平地往山上的過渡地帶。
石板鋪路,街口是幾個很漂亮的花攤。我站在那兒照了相,照上了賣花的小販,也照上了“蘭桂坊”街的標牌。那標牌下站著一伙當地少年,就像後來我晚上在九龍城一帶閒逛時街邊常碰到的一樣,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從打一學上建築,我就迷上了各式各樣的街,大江南北的石板小巷不知走過多少了,與那些古鎮不同的是,蘭桂坊是嶄新的。
蘭桂坊同時也是傳統的,蘭桂坊是一種真實的生活場景,不是擺設。
我迷戀於香港這種傳統與嶄新的完美結合,這在我的北京是很難做到的。像大陸的許多地方一樣,北京的東西,如果真是傳統的、原裝的,那就會是破舊的、髒亂的、讓人不願靠近的,可一旦成了新的,那就一般來說都是生硬的、堆砌的、矯情的、塗脂抹粉兒假的讓人難受的。
在香港的街上時常能見到一處處的教堂,自自然然地插在建築群裡,就像曼谷隨處可見的那些金碧輝煌的寺廟一樣,承載著一種仍然延續著的生活。而北京城裡城外那些其實年代更久、規模更宏大的宮殿廟宇的現狀,不說也罷了。
古人說,建築裡面是空間,後來的人說,建築裡面是行為。不管怎樣,建築所針對的是某一種文化下的某一種生活,如果這種生活消失了,這種文化斷裂了,這種建築也就死了。
還是回到蘭桂坊來吧。
蘭桂坊是條坡路,順著地勢往上走,很緩的坡。白天的蘭桂坊人很少,多的是來往運貨的大卡車。很窄的街,很寬大的貨車,把街塞得很滿的。
酒吧也有開著門的,悄沒聲地只管開著。
蘭桂坊比北京東邊兒的三裡屯街要短得多,香港的街大都很短很窄,這裡的馬路很容易過。
我其實更喜歡那種沒有路牌、也根本用不著路牌來指的地方,那種地方一般原汁原味的更好玩兒。可蘭桂坊我不能不去,這個地名很可愛,好容易來趟香港,我不想放過這麼有名的一處地方。
港島這邊的城市一半建在山上,這一點和北京很不一樣。還有就是人家這兒有海,有山有海,有好大好綠的樹在街邊巴掌大的小公園裡密密地長。
蘭桂坊是條L形的小街,位於從平地往山上的過渡地帶。
石板鋪路,街口是幾個很漂亮的花攤。我站在那兒照了相,照上了賣花的小販,也照上了“蘭桂坊”街的標牌。那標牌下站著一伙當地少年,就像後來我晚上在九龍城一帶閒逛時街邊常碰到的一樣,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從打一學上建築,我就迷上了各式各樣的街,大江南北的石板小巷不知走過多少了,與那些古鎮不同的是,蘭桂坊是嶄新的。
蘭桂坊同時也是傳統的,蘭桂坊是一種真實的生活場景,不是擺設。
我迷戀於香港這種傳統與嶄新的完美結合,這在我的北京是很難做到的。像大陸的許多地方一樣,北京的東西,如果真是傳統的、原裝的,那就會是破舊的、髒亂的、讓人不願靠近的,可一旦成了新的,那就一般來說都是生硬的、堆砌的、矯情的、塗脂抹粉兒假的讓人難受的。
在香港的街上時常能見到一處處的教堂,自自然然地插在建築群裡,就像曼谷隨處可見的那些金碧輝煌的寺廟一樣,承載著一種仍然延續著的生活。而北京城裡城外那些其實年代更久、規模更宏大的宮殿廟宇的現狀,不說也罷了。
古人說,建築裡面是空間,後來的人說,建築裡面是行為。不管怎樣,建築所針對的是某一種文化下的某一種生活,如果這種生活消失了,這種文化斷裂了,這種建築也就死了。
還是回到蘭桂坊來吧。
蘭桂坊是條坡路,順著地勢往上走,很緩的坡。白天的蘭桂坊人很少,多的是來往運貨的大卡車。很窄的街,很寬大的貨車,把街塞得很滿的。
酒吧也有開著門的,悄沒聲地只管開著。
蘭桂坊比北京東邊兒的三裡屯街要短得多,香港的街大都很短很窄,這裡的馬路很容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