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www.newssc.org/gb/Newssc/travel
香港的擎天巨廈和擁擠車流給人的印象太深了,以至於維多利亞灣的璀璨夜色掩蓋了香江的另一種風情。其實,細細品來,融匯中西的香港,千百種風情各擅其美,給人的豐富況味難以言喻。
跳出局外的平和
在香港島南端的赤柱,100年前是個海盜出沒的地方,客家方言赤柱之意即“盜賊”。赤柱廣場美利樓是香港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這棟原在中西區的3層青石建築,1982年為興建中銀大廈而拆除,磚塊逐一編號封存,於赤柱重建。重建情節使這座建築更具有了某種傳奇的意味,無論站在樓下還是觸摸青磚,都能感受到那種古樸、厚重的氣息,甚至能隱隱看到青磚上的編號,令人感歎政府對於公共財富態度的謹慎。
樓前的赤柱廣場也許是觀察香港社會的極好視角。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區議會與民眾的“同樂日”,來這裡度周末的香港人,很多會饒有興致地排隊參加各種游戲。一位家在九龍的市民說,他們並不是為了獲取獎品,而是在於對公共生活參與的愉悅感。香港是大家共同的香港。
赤柱露天廣場以成衣和藝術品擺設聞名,沿路斜穿,出售各種特殊紀念品和手工制品的店鋪在小路兩邊曲曲折折無窮無盡。最有風情的還不是這些。
在沿街的酒吧,通透的長窗沒有任何阻隔,坐在窗邊看街上熙攘的人流,有一種跳出局外的平和。當然還有很多難得見到的東西,譬如牆上不是旋轉的風扇,而是上上下下搖動的蒲扇。
暈著淡鵝黃的畫
與赤柱比起來,上環、新界又別有一種情致和韻味。上環是一個趨於完整的“昔日香港”。上環的街,古老得象一幅暈著淡鵝黃的水粉畫,交錯的弄巷,比鄰的小店,濃郁的傳統氣息,使人的情緒倏忽有了縱深的歷史感。如果從上環到巨廈如林的中環,很容易就有一種在時光中穿行的感覺。
1851年填海旁石灘而形成的文鹹街舊式店鋪林立,貨物貫通南北,有“南北行”之稱;而摩羅上街則是非常平民化的路邊攤街道,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古董和雜貨市場,無論是趣味古鎖,還是精致優雅的仕女妝品,都會讓人有出奇制勝的驚喜。當然忘不了1927年就開業的陳意齋,這應該是零食店的老大了,清淡可口的燕窩糕和薏米餅,據說只有這裡能找得到。
新界東部的西貢被譽為“香港的後花園”,過了市中心就是郊野公園及海灘的范圍。細細的海灣白浪和古老村落,使這裡充滿了19世紀的漁村風情。面對碼頭的海傍街廣場,入夜後搖曳於海風中的點點帆燈,我們遠眺遙遠的繁華夜城,那裡宛如溫柔夢鄉。
香港的擎天巨廈和擁擠車流給人的印象太深了,以至於維多利亞灣的璀璨夜色掩蓋了香江的另一種風情。其實,細細品來,融匯中西的香港,千百種風情各擅其美,給人的豐富況味難以言喻。
跳出局外的平和
在香港島南端的赤柱,100年前是個海盜出沒的地方,客家方言赤柱之意即“盜賊”。赤柱廣場美利樓是香港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這棟原在中西區的3層青石建築,1982年為興建中銀大廈而拆除,磚塊逐一編號封存,於赤柱重建。重建情節使這座建築更具有了某種傳奇的意味,無論站在樓下還是觸摸青磚,都能感受到那種古樸、厚重的氣息,甚至能隱隱看到青磚上的編號,令人感歎政府對於公共財富態度的謹慎。
樓前的赤柱廣場也許是觀察香港社會的極好視角。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區議會與民眾的“同樂日”,來這裡度周末的香港人,很多會饒有興致地排隊參加各種游戲。一位家在九龍的市民說,他們並不是為了獲取獎品,而是在於對公共生活參與的愉悅感。香港是大家共同的香港。
赤柱露天廣場以成衣和藝術品擺設聞名,沿路斜穿,出售各種特殊紀念品和手工制品的店鋪在小路兩邊曲曲折折無窮無盡。最有風情的還不是這些。
在沿街的酒吧,通透的長窗沒有任何阻隔,坐在窗邊看街上熙攘的人流,有一種跳出局外的平和。當然還有很多難得見到的東西,譬如牆上不是旋轉的風扇,而是上上下下搖動的蒲扇。
暈著淡鵝黃的畫
與赤柱比起來,上環、新界又別有一種情致和韻味。上環是一個趨於完整的“昔日香港”。上環的街,古老得象一幅暈著淡鵝黃的水粉畫,交錯的弄巷,比鄰的小店,濃郁的傳統氣息,使人的情緒倏忽有了縱深的歷史感。如果從上環到巨廈如林的中環,很容易就有一種在時光中穿行的感覺。
1851年填海旁石灘而形成的文鹹街舊式店鋪林立,貨物貫通南北,有“南北行”之稱;而摩羅上街則是非常平民化的路邊攤街道,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古董和雜貨市場,無論是趣味古鎖,還是精致優雅的仕女妝品,都會讓人有出奇制勝的驚喜。當然忘不了1927年就開業的陳意齋,這應該是零食店的老大了,清淡可口的燕窩糕和薏米餅,據說只有這裡能找得到。
新界東部的西貢被譽為“香港的後花園”,過了市中心就是郊野公園及海灘的范圍。細細的海灣白浪和古老村落,使這裡充滿了19世紀的漁村風情。面對碼頭的海傍街廣場,入夜後搖曳於海風中的點點帆燈,我們遠眺遙遠的繁華夜城,那裡宛如溫柔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