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個“天堂” 主要由香港島,九龍,新界和眾多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購物的商業區主要集中在港島和九龍,而那些散布在南中國海的島嶼卻構成了這個“天堂”的另一面——上山下海的樂趣。
在香港下海,可以是去淺水灣或者長洲島游泳,也可以去赤柱灣潛水,還可以是體驗坐船的經歷。
想有一段近距離的體驗,可以乘坐來往於中環天星碼頭和尖沙嘴之間的“天星小輪”。船很寬敞,班次很密,價格也很大眾化。想推薦的是夏天的夜晚,坐船看維港兩岸的燈景,挺不錯的感覺。
若想遠一些的話,可以坐渡船去香港的一些離島。幾乎所有的渡船都始發於中環的輪渡碼頭,也有少量經停香港仔碼頭。輪渡分二種,一種是普通人貨兩用的,另一種是客用快船,速度快,耗時短,船艙更整潔舒適,自然票價較貴。輪渡平均每30分鐘一班,每天都有,非常方便。
還有一種選擇是租船出海。
去年夏天,曾與一班朋友租船去西貢釣墨魚。據說墨魚像飛蛾一樣,有趨光性,在夜晚的時候,如果船上燃起明亮的燈,在船舷周圍放下魚餌,很容易就可以釣到它們,然後請船家切開洗淨,撒上調料,現烤現吃,非常新鮮美味。西貢附近的海域因墨魚產量豐富而成為釣魚的好去處。
西貢碼頭附近,黃昏時常有當地的漁民駕著小船,向站在堤岸上的路人販賣捕到的海鮮,他們站在小船上,仰著頭,向你推薦著,一旦你有中意的,他們馬上麻利的用竹籃瀝去水,稱好份量,拿竹桿挑著遞給你。這樣的情景襯著遠處的夕陽常給我一種時空回轉的錯覺。
香港的確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充分交融,你可以在這個城市的半島酒店喝到地道的英國下午茶,也可以去大嶼山的大澳探尋到那由縱橫水道和水上棚屋構成的小漁村,這也許就是這個城市的魅力吧。
我們租的船是西洋式的,白色,式樣比較簡單,上下二層,船艙比較窄小,一張長桌,二側是坐椅,艙頂則很寬敞,視野開闊。船主是一對夫妻,非常和藹。臨近黃昏的時候,船從碼頭出發。這樣你就可以在海上觀日落,那感覺真的很美。
香港的落日很有意思,朋友們昵稱那是“鹹蛋黃”。因為不見什麼霞光,太陽散發著金黃色柔和的光線,像個頑皮性急的小孩,三蹦二跳,就隱到雲層裡,沒了蹤影,暮色很快就籠罩了海面。很美的東西通常都是轉瞬一逝的。
船在寂靜的海上行駛,站在甲板上,在濕潤清涼的海風中,遠遠的可以望到倚山傍海的香港科技大學,燈火璀燦的鑲嵌在山腰之中。
船駛到寬闊的海面上,船家就熄了馬達,在船舷燃起燈,把周圍的海面照了個通明。大家開始掛魚餌,放繩,不一會兒就可以看見周圍海面開始有墨魚的蹤影,突然在船的某個位置傳出一陣興奮的驚呼聲,然後是一種手忙腳亂,此後這樣的情形此起彼伏。
這裡釣到的墨魚,通常體積不是很大,但由於實在是太新鮮,所以即便是極其簡單的烹調,味道也很鮮美,也許是其中更有一份收獲後的滿足感。回到岸上後,如果你還對那些美味“耿耿於懷”的話,碼頭附近有幾家海鮮店可以過瘾,味道不錯,只是價格不菲。
還有一次的下海經歷是一個周末,有朋友相約,一起去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島玩。
船停靠在黃竹坑的深灣碼頭,那裡是香港仔海事俱樂部(Aberdeen Marine Club)所在。我們准備從香港仔碼頭出發,坐上珍寶海鮮舫的免費接駁渡船去深灣碼頭。
相對中環輪渡碼頭,我個人更喜歡香港仔碼頭的風格,沒有前者那麼整齊化一,井然有序,可是很有些香港早期的特色,碼頭不寬,密度卻挺大,一些小舢板船來來往往,多是當地的一些漁民渡人載貨用的,很是熱鬧,珍寶海鮮舫極富中國傳統特色的紅色牌坊,小船“哒哒哒”的馬達聲和一搖一晃的水波不禁讓我想起電影“環游地球80天”中,皮爾斯布魯斯南戴著黑色呢制禮帽,拄著手杖走在30年代的香港的場景。
來到深灣碼頭,滿眼看到的盡是各種各樣的游艇,有幾艘眩目得讓我眼都直了,腦海中一片加勒比的藍色,所幸在我暢想未來的時候,腳下的棧道不怎麼滑。
我們的船是一艘淡褐色的木制中國船(junk),分上下三層,底層船艙是臥室,簡易廚房和洗手間,中間一層是駕駛室和大家的主要活動場所,類似客廳,有吧台和桌椅,頂層是露天的,矮矮的白色護欄和一排深藍色的靠墊,很是干淨整潔。朋友中來自加拿大的Tom已有幾年的游艇駕駛執照,前幾天不小心扭傷了腳踝,走路一跛一跛的,看著他熟練的拿著海事地圖指點江山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他是“霍克船長”。
船出了碼頭沒多久,就進入開闊的海面,我很興奮,立即除了鞋,直奔船頂。這時一月的香港氣溫攝氏20度,很干燥,氣候怡人。今天多雲,早晨出門的時候心裡還曾抱怨不見明媚陽光,可這會兒方覺得再合適也不過了,不那麼曬,伴著清涼的海風和一覽無余的視野,惬意極了。原本想擺個泰坦尼克的經典動作,終因船的顛簸,擔心有損自己光輝形象而作罷。
蒲台島位於香港的最南端。香港政府於1996年得益於賽馬會捐助,在島上修葺了行山小徑,方便市民郊游,但由於島的地理位置較遠,沒有居民,所以游客稀少。島的面積雖不大,可是巖石卻很有特色,有的像佛手,有的像僧人,有的像海龜,形態各異,維肖維妙。島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海灣,由於地形和海風的關系,一處是波瀾不驚,轉過一個彎,另一處則可能是“小”濤拍岸,碧藍的海水撞擊著巖石,碎成朵朵白色的浪花,海風拂過,送來濕露露的水意,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種感覺。
朋友告訴我,倘若是夏天的時候,駁好大船,自己劃著橡皮艇去島上的某一處無人的沙灘,游泳嬉戲,或者水性好的,攀到船的高處,來個優美的魚躍如水,都是一種舒暢之至的享受。
站在島南角嘴的燈塔上,面對浩瀚的南中國海,看著巨浪拍岸,迎著送爽的清風,心中頓生些許豪氣,忍不住要說一段關於大地,天空,海洋和胸襟之類的壯語來。
轉過身,遙望燈塔對面更高處的觀日亭,忽然想起不久前的吳哥日出,依稀間又有一種淡淡的莫名傷感。
船回去的時候,已是暮色沉沉,華燈初上。朋友們都聚在樓下玩游戲,每個人都在寫著什麼,又叽咕叽咕說一大串英語,看那架勢估計有點像我們的“殺人游戲”,總之幾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哎,你瞧,老外就是沒咱中國人那麼感情豐富細膩,落花流水的意境怎麼才能給他解釋得明白,充其量也就是“藏龍臥虎”式的翻譯)。
我照舊趴在船頂,巫自還在感慨萬千。當船經過海洋公園占據的那個山頭的時候,遠遠的看見五顏六色,燈光閃閃的摩天輪和過山車,突然又覺得自己“熱血澎湃”起來,一下子從過去回到現在,心中馬上開始盤算朋友送的海洋公園年卡多久到期,約上哪幾個朋友,什麼時候再去大呼小叫“爽”一把,手指腳趾還沒搬完的時候,前面已是香港仔碼頭的一片喧嘩,我,又回到了“不夜城”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