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象之一——繁華極致中的幽靜生活(2008-02-08)
年前終於實現了陪父母去港澳一游的計劃,自
這已經是第二次到香港了,兩年前第一次去香港感覺真是驚鴻一瞥,很多東西還未細看便已匆匆而過了,回來想起時,就只有模糊一片了。這次由於是陪老人,行程安排的不是很緊張,且基本上不用購物,也就省出了很多時間,可以慢慢的更深入去體會這顆東方之珠的獨特魅力了。於是就有了一些所思、所感,算是對香港有了些真切的印象。
記得初到香港,對它的高樓林立,還是很驚歎了一番。只見沿著起伏的山勢,竹筍般的插滿了高樓大廈;維港兩岸,更是縱橫交錯,見縫插針。雖然我們也算來自號稱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但是比起這裡高樓的密度來說,相差何止一二。當時也曾笑談,照香港這樣的模式,上海市中心的發展余地還有很大呢。加上路人的行色匆匆,切實讓我們感受到這的確是一個和想象中一樣充滿活力,一樣節奏匆忙的繁囂都市。但是,此次的重返,確在不期然中讓我更多的體驗了一些不同的東西,是一些寧靜,一些淡然,更是一份掩藏在繁囂喧嘩下的平定幽致。這兩者截然相反的氣質卻又是如此好的銜接在一起,彼此交錯,構成了香港生活中頗具代表的兩個側面。
·高樓林立中的聖約翰座堂
發現這一座教堂實在緣出偶然,先是未料到在中環這個擠滿了中銀、匯豐、力保這些鋼鐵森林中居然還有這樣一片郁郁蔥蔥的園林。泉水淙淙,樹木掩映中,一條幽靜的小道蜿蜒延伸,引人進入,而幾次回轉後,那座小小的教堂就映入眼簾了。不同於以往印象中的教堂,總是高大、莊嚴與肅穆,這座教堂可以說是極其的樸素,簡單的外形,淡黃色塗料的外牆,與環繞在周圍的那些令人驚歎的高樓大廈形成巨大的反差。可它就那麼靜靜的立在那裡,安之若素,落落大方,宛若周圍就是寧靜的鄉村、曠野。給人一種充滿了家一般的親切與溫暖的感覺,或許這也是宗教需要帶給人的更重要的感覺吧。經過時正是周日的下午,許多人在教堂裡做彌撒,僅有鋼琴伴奏的聖歌緩緩傳出,雖沒有管風琴那般的厚重與共鳴,卻多了幾分輕松與愉悅,讓人的心情與腳步都放緩了下來。
·太平山頂的步行道
在網上看到了這條山頂步行道,便帶著父母嘗試了一下,由夏力道出發,經柯士甸山道,最終從盧吉道返回。一路上樹木蔥郁,環境清幽,人非常少,偶爾會有人一身短打的跑步而過,讓我這懶人都不由覺得,在這樣的地方每天跑步,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小道很是平坦,基本上沒有上下坡,信步走著,不時被出現在眼前維港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實在是很舒服的一次山頂漫步。老爸不停感歎,這可要比逛商店好到哪裡去了。隨著暮色逐漸籠罩四周,山下點點燈火也開始亮起,眺望下去,維多利亞港灣愈加璀璨,哦,美麗的東方之珠啊。
·桃源般的南丫島
自中環碼頭乘船,半個小時就到了南丫島。南丫數十年前是農村,近幾年,市區的居民,特別是許多外國人看上了南丫島低廉的房租和仿佛世外桃源的生活方式,紛紛搬到這裡居住,所以故有南丫居民中外各一半的說法。整個島上沒有機動車,自行車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連警察巡邏也是騎自行車的,所以非常清靜。自榕樹灣碼頭出發,沿著一條徒步山徑,一路走來,便可以到索罟灣碼頭。路上很多時候只有我們一家人,陪伴的是清風,綠樹,不知名的各種花兒,近處的海灘,遠處的大海,隱隱約約的漁船,一派天朗雲淡,清新自然的感覺,有時候真有對著大海大聲叫喊的沖動,反正也不會有人聽見。和國內很多郊野公園、森林公園比較起來,這裡更多的是一種淳樸自然的特色,沒有刻意修飾,沒有矯揉造作,一任雜草野花率性生長,雖然不齊整,卻更有著勃勃的生機。一路游游走走,用了兩個小時才走完了這段路程,已是饑腸辘辘,在索罟灣的海鮮排擋坐下,面朝大海,大塊朵頤一番,好不惬意。吃完飯,回中環的船還沒有來,便坐在碼頭上,聽著音樂,和著海浪的拍打聲,打個小盹,盡享這悠閒時光。半個小時後,回到中環,依舊是高樓林立,依舊是車水馬龍,卻恍如隔世。
·高貴典雅的淺水灣
印象中淺水灣是富人雲集的地方,再加上張愛玲小說的影響,應該也是一個極富小資情調的地方吧。車子駛上山路,便將中環、銅鑼灣的繁囂拋在了身後,而一望無際的大海,便不時出現在眼前了,港灣中停著許多游艇,山道兩邊間或出現一條蜿蜒的小路,幾幢別墅影綽其間。不一會便到了淺水灣,不大的海灣,海水非常的清,另一側依山而建了若干優美的高層建築,個個挺拔秀美,氣度不凡,而其中最有名的自然就是影灣園了,它的前身就是著名的淺水灣酒店,是一個比半島酒店還要歷史悠久的酒店,今天僅剩下露台餐廳部分還保持著原貌,據說在這裡品位正宗英式下午茶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港島最美麗的落日。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天氣不是很好,落日自然沒有,只好等待下一次的機緣了。離去時,看到一對新人正在影灣園的花園裡拍攝婚紗照,煞是幸福,傾城之戀的故事就這樣一代代的繼續在演繹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