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酒的由來有一段歷史。
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滅亡後,越王勾踐他臥薪嘗膽,發奮圖強,而吳王夫差好戰荒淫,使國庫匾乏,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周敬王三十八年,夫差赴黃池(河南封丘西南)和諸候會盟,准備與晉國爭霸。勾踐偵知吳國都城姑蘇(蘇州)空虛,決定興兵復仇。出征將士列隊於會稽江畔,勾踐向送行的眾父老鄉親說:“此次興兵,誓要滅吳,否則定不生還。”一老者獻上章州紹興酒數壇。勾踐為了讓出征將士共同分享全國人民的心意,吩咐軍士,將酒抬到會稽河上游,傾注河中。頓時會稽河水放出酒香。勾踐敬了天地後,就與眾將士共飲會稽河水。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吳國兵敗,夫差自刎身死。勾踐凱旋班師回越,君民同慶,共飲葷醒。會稽河也稱章醛河,河的上流有源泉,長年流水。遇旱年,諸河干涸,唯有這條河流水不止。章醛又稱為“越酒”,直至清代時還稱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