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從20幾度的台北,回到只有6度的杭州,很不適應。
這次的《台北印象》寫得很沒有動力,因為很多人已經去過,相信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無非是低矮陳舊的建築,精致細膩的文化和友善好客的台灣人等等。建議大家去讀一下李承鵬的兩篇博文《看得見的台灣》和《台灣的主人》,大眼的觀察更深入細致。
一海之隔,台灣怎麼就會變得這麼有人情味兒呢?就從我看到的幾個地方說說吧。
1、胡適紀念館和胡適墓
胡適墓是我在來台之前就計劃好一定更要去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就和女兒兩個人坐了40分鐘的車趕到位於南港的中央研究院。
因為過年,中央研究院門可羅雀,一幢幢4、5層的小樓分別標注著物理研究所、資訊研究所、地質研究所的字樣,大概有二三十幢。從現在的景象看,就算是上班時間,這裡也不會是一個很熱鬧的地方,好多小路上爬滿了青苔。
胡適的故居現在是胡適紀念館,春節休館,只能在門縫裡張望屋內的樣子,陳設都還保持了當時的原樣。
我是覺得一個社會的樣貌,一定是取決於它的思想的源頭的,而胡適,以及一大批民國時期頂尖知識分子,給台灣帶去已經在大陸探索了幾十年的新文化的成果。
2、士林官邸
我接觸到台灣人大部分把老蔣視為殘忍的獨裁者,說起228簡直就是咬牙切齒。往往我們會覺得他們的反應有點誇張,但其實也可以理解,在他們的經歷中者已經是夠慘無人道了,不像我們會從對比的角度來理解,會覺得老蔣在台灣那點獨裁和文化革命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實也可以理解,每一個傷害都是具體的,不可以用數量來比對。
但是,同樣在獨裁者中,老蔣對文化的守護的確是不遺余力的。抗戰西遷時候,還帶著56所高校的兩萬多學生教師前往大後方,故宮文物也都跟著輾轉千裡。
歷史學家唐德剛認為蔣介石是“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難得一遇之曠世豪傑、民族英雄也……五千年來,率全民,御強寇,生死無悔,百折不撓,終將頑敵驅除,國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無第二人也。”這個評價高得讓人無法接受,但是如果歷史可以還原的話,也許並不過分。
這組照片中孔子雕像下的文字是台灣師大的校訓,還有青田街的老房子。國民政府來台後,最好的房子是留給教授的,青田街的房子當時是日據時期日本官員的私家宅院。
看了士林官邸,除了覺得老蔣和第一夫人真會享受之外,更大的感觸是品味。我看過南越總統吳庭艷的官邸,極盡奢華,但不會覺得有品味,但士林官邸的擺設、園藝,那就只有心服。再對比中南海的菊香書屋和武漢東湖的梅嶺壹號,只能說他們真的不是同一類人,喬布斯說很多事情最終是有品味決定的,信矣。
3、誠品和青田街
誠品書店現在是台灣最知名的文化風景,一個書店能開帶現在這個樣子,太不容易了,在互聯網的沖擊之下,實體書店的衰落是全球性的現象,但是在我走過的地方,有兩個國家的書店依然人頭攢動,一個是巴黎,一個是台灣,能開到誠品這樣規模的可能就是台灣了。
台灣的品味很大程度上是被誠品這樣的書店涵養出來的。
4、當然最最關鍵的一點是,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
看到微信朋友圈還在轉發的“我們的網絡輿論陣地:上甘嶺已危,十五軍安在?”這樣的文章,吐血的心都有。
這樣的文章距離一個人情味兒的社會,至少差了30年。
在台灣,我說每一個的士司機都是政治家,說起兩黨,說起政治,個個頭頭是道,憂國憂民之心歷然,但他們的政治意識不像北京司機那樣以中南海秘聞為主要話題,言談之間都是主人的口氣。台北、北京、杭州三地的司機,台北個個是政治家,北京的哥是情報專家,杭州司機個個是IT青年,說起滴滴快的阿裡騰訊,如數家珍。
經濟學家科斯在去世之前呼吁中國的創新取決於開放思想市場,一個有品味有人情味兒的社會,也同樣是建立在自由思想的基礎上的。
齊邦媛算不上一個大學者,但這樣的文化的范兒,大陸所剩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