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之前,我的錦囊裡已經搜集了幾樣寶貝——打印了台北暫住地址和聯絡方式的紙條,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台灣的出入境許可證,來回機票,一張千元面值的新台幣,一份台北的地圖。
鋪開地圖,下方是類似上海地圖的格子,縱橫交錯的街道,把城市分成一個個小小的方塊,而上方的道路迂回曲折,和我印象中城市的概念頗不相同,難道是山?
“台北確實走來走去都看得到山”同事語氣平淡地證實了我得猜測,然後頗好笑地看著我這個在一馬平川的沖積平原上長起來的“孩子”歡呼雀躍高喊萬歲。
那張千元台幣,發給我們的名目是“到達當天的零花錢”,千元新台幣,折合人民幣大約在兩百多元。大致打聽一下,得知,台幣有三種面值的紙幣——1000,500,100,還有四種面值的硬幣——50,10,5,1。暗暗在心裡計算台北的消費水平會不會很高,後來證明,面值50的台幣作為硬幣出現,常常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掏空了錢袋。
第一次赴台,要去國台辦進行短暫的培訓。大致是叮囑那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不可以接受采訪,不可以出現在播放“台灣國歌”的場合,公共場合要坐在靠近五星紅旗的一邊,不可以亂說話,不要小看台灣人,台灣黨派眾多,小小的島上幾百個黨派,很多黨派又和黑社會有關聯雲雲。聽得我心裡很是惴惴,仿佛今天不小心說錯一句話,明天就可能被喀嚓了。趕忙跑去跟同事求證,惹得他大笑不止,只說,“你去了就知道啦……”
就這樣,我滿懷著不安和好奇,踏上了這一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