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古柏林南行,就看見五色(琉璃)門了。
(南琉璃門簡介)
(琉璃門正面)
(琉璃門.換個角度拍一張)
太廟中垣內進行修繕,游人止步。
五色門內拍一張大戟門:
(大戟門)
跨入戟門,迎面看到的就是金碧輝煌的正殿,3層漢白玉石須彌座把大殿穩穩托住,安詳而莊嚴。大殿面闊11間,進深4間,重檐庑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庑殿頂與黃色琉璃瓦是皇家建築最高等級的標志。為更好地突出宗廟祭祀性建築的特色與效果,大殿梁柱外面都用沉香木包裹,其他構件都用金絲楠木。明間和次間的殿頂、天花、四柱全部貼赤金花,不用彩畫裝飾,這樣做是有意避開濃艷華麗的暖調,而以清淡雅致的冷調代替,以顯示出宗廟祭祀的特殊氛圍。地面則滿鋪金磚,光亮瑩潤。這種金磚主要產於蘇州,從取土到成泥就有6道工序,再做成磚坯,燒130天才成磚,最後要放在桐油裡浸泡,前後一共經過了20多道工序。金磚擊之有聲,斷之無孔,光滑耐磨,而且越磨越亮。
大殿是皇帝舉行祭祖大典禮儀的場所。每逢祭日即每年四月初一、七月初一、十月初一、皇帝生辰、清明節、七月十五、先皇的忌辰日都要在這裡舉行祭典,而且每年末,還要舉行袷祭(即所有供奉於太廟神主的合祭)。殿內按左昭右穆的次序擺設歷代帝後的神位,神位前設供案,案上陳設祭器和禮器。大殿東、西兩庑各有15間配殿,東庑供奉有功皇族人員的神位,西庑供奉異姓功臣的神位。每當儀式的最後,都要在大殿東南隅和西南隅黃琉璃磚砌的燎爐內焚燒祭品,以告慰祖先。
中殿在大殿之後,又叫寢宮。殿內供奉歷代帝後的神龛,每一神龛外擺放一代帝後的神椅;每逢祭祀的時候,要把神主牌位放到神椅上抬到大殿,安放在神座木托之上。中殿左右兩庑專門存放祭器.
轉帖一張網友拍的享殿照片:
(享殿[轉帖])
中垣內由前門是進不去了。
我沿著高高的中垣牆由東面繞到中垣的北門看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