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以精明節儉(或叫小氣)著稱,盡管如此,相對於一些來自其他地方的人,現在的上海人還是夠浪費的。
單位吃飯經常會剩下好多菜,問誰要打包帶回家,上海的同事們一個個腦袋搖得象撥浪鼓,往往是個台灣來的經理把剩菜帶回家,第二天中午吃自己老婆作的“便當”時再帶到公司裡下飯用。
上海書城邊上有個外文書店的舊書部,聽店掌櫃說,裡面好多舊書舊雜志都是從垃圾站裡撿來的。至於什麼廢電池、破衣服、舊家具。。。大家都當破爛兒往垃圾箱裡扔啊,甚至連電視機之類,都有人不耐煩,直接送垃圾箱裡的。
************
從前的上海人家對廢舊物資可不是這樣對待的。
1970到1980年代,幾乎每家的廚房都有個角落,堆滿了舊報紙、空牙膏殼、酒瓶子、甲魚殼等等廢舊物品。等積存到一定的時候,拿到廢品店裡賣掉。
廢品店是當年物資回收的重要環節,幾乎每個居民區都有那麼一兩家。店面不大,可裡面貨色不少,分門別類地堆滿了收來的廢舊物品。一般店門口還有個大秤,專門量廢銅爛鐵(破舊鍋子之類)。
收購廢舊物品大多是論斤的,所以從這上頭也不可能賺到大錢。不過對小孩子和大人是很形象的“節儉和環保教育”,因為這樣一個環節,人們知道除了消耗資源的生產外,節約資源的回收也可以創造財富。而且在家裡小孩子負責收集廢品的比較多,也培養了勞動的習慣和自食其力的原始觀念。當時我吃的冰棍兒(4分錢)、小人書(7分錢)、陽春面(1毛6分)等很多是收集家裡的廢舊物品換來的。
************
國外有在搬家時候把舊東西送給鄰居用的習慣,有的在學校的話,就把些舊CD、洗干淨的舊衣服之類堆在宿捨樓門口,貼個廣告,請同學們自己看著有用就拿回去。這個也是廢舊物品充分利用的一種形式。好象在上海人們還不習慣,可能一個是“面子”的問題,另一個就是已經沒了收集廢舊物品再賣到舊貨店的習慣。
“老麼子”不該全扔了,東西是這樣,習慣也是這樣。
--------------
作者:陝西老虎
日期:2002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