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盧溝橋
從北京天橋乘坐917路公交大巴,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才能到達盧溝橋。
始建於金世宗大定年間的盧溝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橫跨永定河,是北京地區最古老的石制連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橋身用堅固的花崗石建造,兩旁是漢白玉石精雕的護欄,兩側護欄各有望柱140根和141根,望柱上雕有形態各異的大小石獅500多個。
如今的盧溝橋,望柱與石獅猶在,而橋面只在橋的中間保留了一米多寬、幾十米長的金代原貌,其余部分已被平整的大理石所取代(1987年修整)。可是,僅僅這幾十米坎坷不平的橋面就足以描繪出中國北方800余年的許多歷史。
1189至1192年,是盧溝橋的建造時間,此時,正值金朝的鼎盛時期。中國古代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定都於北京,具有東到日本海,西至甘肅,北到外興安嶺,南到秦嶺、淮河一線的廣闊領土,與南宋王朝分庭抗禮。或許是商賈所需,盧溝橋才得以建造,並在以後的歲月中發揮著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
到了17、18世紀,中國的封建制度又達到了一個新的繁榮——康乾盛世。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兩個帝王,康熙和乾隆,都曾巡視盧溝橋,並立碑。“盧溝曉月”碑,乃生性喜好游山玩水的乾隆皇帝御筆所題。想當年,曉月當空,星辰棋布,倒映水中,波光閃爍。橋上,行人、車輛往來不絕。橋下,游船穿梭,水聲嘩嘩。真正一派良辰美景、歌舞升平的的大同世界。
近代的中國歷史又使盧溝橋成為了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紀念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了戰爭,受到了中國愛國軍民的奮起反抗,由此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
今天的盧溝橋已作為古跡被保存,不再具有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也很少有機會能見到“盧溝曉月”的良辰美景。永定河滴水皆無,風起時,河床上也能吹起漫天的黃沙,更顯出盧溝橋的古老與滄桑。倒是那跟在父母身邊玩耍的孩童在興趣盎然、不厭其煩地數著望柱上的石獅,他是不是想推翻流行歌曲中所唱的“盧溝橋的獅子,數也數不過來”的結論呢?夕陽西下,盧溝橋上匆匆的步行者和悠閒的騎行者都拖著長長的影子,他們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並不對身邊的古跡多看兩眼。
關於盧溝橋,還會有或大或小的故事發生,但願是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