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城區北海西邊,介於趙登禹路與西四北大街中間的8條相互平行、東西走向的西四北頭條至八條胡同區,至今仍可看到明、清格局的影子。在清廷時代,這裡原屬正紅旗滿洲子弟管轄與居住地帶。原本的胡同名字打從明朝即流傳下來,例如:北頭條原名叫驢肉胡同,北二條原稱施府胡同,北三條為報子胡同等。可惜到了1965年,這些充滿庶民生活氣息的胡同名稱,已被改為以數目字排列,缺乏歷史想象力的稱謂了。
西四北頭條
這一區域與別的典型胡同區相比較,最令人訝異的是可用來乘涼遮陰,與住民生活作息相關的老槐樹在這裡並不多見。光禿寂寥的巷道在烈日的照射下,仿佛少了一點生活的深度。
在胡同區內,保存良好的四合院仍處處可見。例如六條胡同一座今已列入北京文物保護名單內的四合院,門樓前仍保留一對下馬石和一座影壁;院內垂花門兩側是抄手游廊,鑲上镂窗的花牆與處處可見的精美磚雕圖案,都是清四合院的典范。
喜歡用鏡頭捕捉昔日京師老味的朋友亦不應錯過北二條19號的小四合院,兩扇刻上古雅對聯的粟子色木門,配搭著新近粉刷的灰色土牆,在午後的陽光襯托下,一派溫儒斯文、淡定大方的老北京色彩,在照相機的觀景窗中表露無遺。
此外,北三條胡同裡還有一座內有花園、三進式院落的四合院,庭園由太湖石建成的假山與游廊所組成,為清代格局的建築物。在同一條胡同的39號,則是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之一,時稱“徐派”的程硯秋的故居。在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一些名演員如梅蘭芳及程硯秋等都相繼退隱,程硯秋則搬到京郊青龍橋過著務農的生涯。直至日偽時期結束後,程先生才搬進這座靠近趙登禹路、坐北朝南的院落居住下來。如今這座二進式的建築物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院內保存了程硯秋生前穿過的戲服、練功鏡、劇本、繪畫作品等遺物。
如出游本區胡同,還可順道參觀位於阜成門內大街上,剛在2004年5月才修畢開放的歷代帝王廟。歷代帝王廟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歷代帝王廟位於阜成門內大街131號。是全國現存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祭祀歷帝王的皇家廟宇。占地2萬平方米,古建築6千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皇帝崇祀歷代帝王和歷代開國功臣的場所,其供奉歷代帝王188位,功臣79位。正殿景德崇聖殿,重檐庑殿頂,黃琉璃瓦,九開間,其規格僅次於故宮太和殿。
乘車路線:游覽本區可乘地鐵2號線到阜成門站下車,沿阜成門內大街往西走約1千米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