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陵路上京銀路,往北走。京銀路是連接北京與銀川的國道110,這條路上行駛的有大量過境的大貨車,是個事故頻發路段,不時會看到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新聞。
(照片攝影:二蛋爹)
人在這樣的路上走就更危險了,我們在領隊的指揮下拍成縱隊,小心翼翼地在路肩行走,有膽大熟路的老驢趁著車子經過的間隙跑出來拍照,選了一張本博比較靠前的照片。一百多人的長蛇陣在路邊魚貫而行,場面很是壯觀。
我膽小,不敢跨出路肩走到車行道上,不過可以趁著車子經過的間隙拍一拍路外的風光。在這樣的季節,一路的美景遠近皆相宜,在這樣的路上行車,一定會是心曠神怡。
在國道上大約走500米,京銀路拐了個彎向西而去,而我們則繼續向北走到了泰燕路。路口有燕子的雕塑,雕塑下的石座寫著“燕子口”。
時間緊任務重,一直走老師邊走邊講解,真是太辛苦了!
十三陵在明代是百姓禁入的地區,陵區周圍有一道利用盆地四周的天然地形建成的屏障,時稱邊城。天壽山盆地南部的山峰相對矮小地勢平緩,為了增險,在川地和小山山脊修築堅實高大的城垣,總計長度約10公裡。北部山峰險峻陡峭,以自然山體為屏障,把截山口,修建關城。邊城設置二門、十口,二門是大紅門、小紅門,其中大紅門在十三陵總神道上。從大紅門順時針數起,十口依次是:搾子口、西山口、德勝口、雁子口、錐石口、賢莊口、灰嶺口、老君堂口、東山口、中山口,十口是為保衛陵寢而設置的軍事防御建築。邊城和陵區其它建築一樣,是十三陵古建群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經歷了五百七十多年的滄桑歲月和長期的雨水浸蝕和戰亂破壞,如今只存部分殘牆及遺跡。
走著走著就到了一座小村莊——“燕子口村”,仔細看村裡不僅建有路燈,而且全是太陽能的。6月份的時候,我在網上看到網友寫摘桑葚,就自己跑到門頭溝孟悟村,村子裡的路燈等也是太陽能。門頭溝和昌平一個在西一個在北,相距甚遠,可見太陽能路燈是整個北京地區周邊鄉村的統一行動。
天壽山南麓的主要特產是柿子和核桃,現在正是柿子成熟之時,真是滿坑滿谷黃燦燦的大柿子。
燕子口村就是十口之一的雁子所在地,“雁”、“燕”二字也許經過了幾百年的以訛傳訛吧。雁子口所在地復建了一座關城,雖是復建,但是同意一直走老師的評價:“聊勝於無”——至少可以讓我們對十三陵建築群又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注意看這裡遠處的山頂也有個小亭子。
連綿的群山中的山口多半也是水口,雁子口也不例外。不過現在溪流卻是干涸的,不知道是秋天風干物燥的原因,還是因為上游被截流或改道了。
天氣預報說今天會變天降溫,大部分人都加了衣服,誰知道預報完全不靠譜,於是在這裡休整幾分鐘,大家減減衣服。
受攜程5張圖片所限,完整版請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