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長陵西南方,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其地宮可供游人參觀。定陵是明朝十三帝朱翊(yì音同“意”)鈞(廟號神宗,年號萬歷,1573~1620年)和兩位皇後的合葬陵墓。萬歷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他有足夠的時間親自經營死後的陵寢,所以定陵規制恢宏豪華,耗資甚巨。
萬歷帝是隆慶帝第三子,其在位前10年,國家軍政大事由首輔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處於統治危機之中的明王朝出現了短暫的復蘇和繁榮,史稱“萬歷中興”。張居正死後,萬歷帝親政,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後更因改立寵愛的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一事,與內閣爭執長達10余年,竟索性用30年不上朝的方式消極對抗。由於他不理朝政,冊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決,導致官僚集團各派之間互相火並,黨爭愈演愈烈。為了在全國范由內聚斂民財,他派出大批礦監、稅使分赴各地,肆意搜括民脂民膏,使得人心洶洶,民變紛起,社會越發動蕩不安。與此同時東北女真族努爾哈赤興起,建立後金國,並以“七大恨”為由發動叛亂。風雨飄搖的明王朝,在萬歷朝已經露出了滅亡的端倪,《明史·神宗本紀》更是指出:“故論考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關於沉睡的帝王是否該開棺重見天日,一直以來都有支持與反對兩種聲音。1955年,郭沫若等一批急於在帝王陵墓發掘史上留名的學者,上書中央要求發掘明長陵,他們利用自己的學術地位和中央領導人那裡的宣傳攻勢,最終得到首肯。後由於偶然的原因,進展遲緩的長陵發掘轉移到了定陵。定陵地宮打開後,出土了大批震驚世界的文物,同時開啟萬歷皇帝的梓宮(棺椁)將其屍骨復原。文革中,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後的屍骨被造反派砸爛燒毀。即便是保存下來的文物,如一些袍服的處理,也非常不盡人意。此後,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集體照攝影:二蛋爹)
一直走老師介紹完,由領隊交代注意事項,然後照集體照。本次活動僅報名確認就100人,還不包括“空降兵”,因此好些人都沒能或不願擠進集體照中,好在本博個子不矮,雖被“洶湧”的人群一直擠到最後,踮起腳尖能把腦袋露出來。
另外,我們還有一位最小的特殊隊友,一歲多的小寶,小家伙跟我們一樣完成了25公裡的徒步。寶姑娘還是個人來瘋,它去撿投向遠處的飛盤時,還故意把踩著飛盤滑行一段距離,惹得大家開心不已。
從定陵門前的小路向西南方向走。都說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隨隨便便路邊的一個小樹林就那麼好看,像極了俄國的風景畫。
不多久就進到昭陵村。剛開始大家都還有體力,都想緊緊跟著一直走老師,加上村間小路兩邊都有房子,顯得更擁擠了。老師拿著擴音喇叭在說講解,可離遠了也沒法聽清。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