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來自大江南北,對北京晶瑩的糖葫蘆、雪白的艾窩窩、軟糯的豌豆黃、香濃的奶酪一定會念念不忘,這些帶有或真或假皇家色彩的美食,也是外地人最易接受的北京小吃群體。其中,以艾窩窩的傳說最具代表性:據說這個熟糯米團裡包著桃仁芝麻瓜子金糕餡的點心本來叫窩窩,卻被不知某朝某代的皇帝吃出了感情,常稱“御愛窩窩”,再後來這種“愛吾愛以及人之愛”,點心的名字從此變成了“艾窩窩”。
相比之下,炸灌腸的得分率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炸灌腸的平鍋前徘徊,你一定會納悶腸在哪裡。據說這道菜源於滿族名菜鹿血灌腸,但隨著皇上倒台、八旗子弟生活江湖日下,最終只好用白薯澱粉加點紅色冒充鹿血來慰藉口福相思之苦。傳統的炸灌腸吃法很特殊,是把焦黃的灌腸用牙簽挑了蘸蒜汁吃,從來不用筷子。
對於鹵煮火燒和炒肝,外來者的分歧更大。也許你會和老北京人一起,津津有味的撈著鹵煮火燒湯汁裡的豬腸、豬肺和干豆腐火燒,或者往濃稠的炒肝裡放上濃濃的蒜泥,一手托著碗底轉著圈撮,享受雖然不雅卻京味十足的感覺。但也許,你會匆匆而過,心裡實在沒底。
至於大名鼎鼎卻嘗試者寥寥的豆汁,更被劃入“另類”范疇。豆汁是水磨綠豆磨成漿後放入缸內沉澱發酵而成。喝豆汁對於很多胡同居民及後裔而言,是無以倫比的享受,但對於外來者及北京出生的移民後代來說,觀點卻截然相反。然而老北京人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說法,幾百年來,一直是夏天喝涼豆汁清暑,冬天喝熱豆汁暖胃。如果數九寒天之時,一碗冒著熱氣、浮著白沫的滾燙豆汁配上細鹹菜絲和兩個焦圈兒,酸甜鹹辣,怎一個“美”字了得!
饕餮搜索
糖葫蘆、炸灌腸可在小吃街或居民區小攤購買,多數味道相差不大。
小腸陳飯莊是經營鹵煮火燒的百年老字號,在天壇、新街口、宣武門、安定門、方莊、草橋、前門設有分店,人均消費20元~40元。
姚記炒肝店:北京人氣最旺的炒肝店,位於鼓樓東大街331號,無分店。
人均消費15元~20元。
老磁器口豆汁店:源於老北京歷史最悠久的錦馨豆汁店,在天壇、龍潭湖、安樂林、百子灣設有分店,人均消費5元~10元。
如時間有限,可前往九門小吃(德內大街孝友胡同1號,什剎海宋慶齡故居北側),這裡匯聚了幾十種老北京小吃的精華,但有些種類因照顧游客口味略有變化。
多說一句
豆汁極具特色,為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初次嘗試時以數人一碗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