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戲迷票友們在鋪子裡遇上他們崇拜的名角兒在喝豆腐腦、吃爆肚的情景已不復存在,但只需看一眼在小腸陳門口站著吃鹵煮的人們,就知道懷舊的味道也挺香的……
門框胡同
門框胡同寬不過四尺,因其京味小吃深入民心。其實現如今的“老字號”已不在門框胡同,而散布在它旁邊的廊坊二條,但在老北京心目裡,門框胡同仍是最風光的小吃胡同。
爆肚馮的爆肚:清光緒年間創業於北京後門橋。門框胡同小吃街的“奠基者”。現在只剩前門這一家了,現在的經營者是第五代。爆肚色澤決定成色,少一分則生,多一分則老。恰到好處,最是難得。說到作料,是家中秘傳。吃爆肚講究個鮮、嫩、脆、吃法是一碗一碟,就是一碗爆肚一碗調料,所以那種帶湯的根本不是正宗吃法。
月盛齋的燒羊肉: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由祖居牛街的回民在戶部街創辦的。老北京人均稱為“戶部街馬記月盛齋”,世傳專做五香醬牛羊肉。燒羊肉焦的酥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奇香無比。
瑞賓樓的褡裢火燒:清光緒年間褡裢火燒因其形狀酷似人們放置錢物的口袋褡裢而得名。門框胡同內的這一家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專門打餡的老師傅已經70多歲了。褡裢火燒用餡很講究,除肥瘦外,再加入海參、蝦仁用高湯拌制。色澤金黃、外脆裡嫩的褡裢火燒配上酸辣湯味是最好。
小腸陳的鹵煮火燒:經常能看見穿著睡衣拿著盆來買鹵煮火燒的。老湯已經有十多年了,離的老遠就能聞見香味。據說吃鹵煮火燒時最好喝白酒。
梅園的宮廷奶品:昔日是宮廷中的御膳珍品。主要是鮮牛奶、各種果仁制成的。這裡不僅有奶卷還有各種奶饽饽、奶酪、奶太極、酪干等數十個品種,牆上掛著溥傑先生的照片和題字。
鮮魚口街
在大柵欄馬路對過,街口有著名的全聚德和都一處。
天興居炒肝:炒肝的創始者,已有130多年的歷史。炒肝所用的主料是肥腸,調料有醬油、黃醬、生蒜泥、熟蒜泥、骨頭湯等晶瑩透亮的炒肝肥而不膩,滑嫩的肝尖再配上叉子火燒、肉包子很過瘾。炒肝的吃法很講究只需托住碗底,嘴唇沿著碗沿轉著喝。
豆汁是北京獨具特色的民間小吃它是以綠豆為原料制成的顏色暗淡味道甜酸第一次品嘗往往會覺得難以下咽但一旦多嘗幾次醇厚的香味就讓人欲罷不能。人們在喝豆汁的時候常常佐以焦圈、油條、薄脆、排叉一類油炸的食品或辣鹹菜。
便宜坊:始建於清鹹豐五年(1855年),雖然老舊的門面已無法和毗鄰的全聚德比輝煌了,但懂行的知道,便宜坊其實是烤鴨的鼻祖,工藝是傳統的焖爐,烤鴨不見明火,自有悠長久遠的味道。
都一處:始建於1738年,乾隆帝年三十晚上微服私訪,街上無一處開門營業,只有這家店尚未關門。乾隆覺得飯菜可口,又只有這一家開業遂題名都一處。都一處的燒麥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