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七月是納西族的傳統節日中元節,納西語稱為“三美波季”。中元節又稱為“鬼節”或“七月半”,漢族和其它一些少數民族也有這個節日,但納西族的中元節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納西族是一個具有祖先崇拜習俗的民族,中元節是納西族祭拜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節日期間要把歷代祖宗接回家供奉,表示家人對先祖的懷念,祈求他們保佑家人平安。
中元節分為“接祖”和“送祖”。接祖和送祖的日期每個家族都是固定的。有的家族七月初一就接祖,直到七月十五才送祖。在麗江古城,多數人家都是七月初十接祖,七月十四送祖。如果有孝服在身,則要提前一天接祖。
接祖的那天,家裡的主婦要煮好一碗面條,備上香火紙錢,來到大門外,點上香,一邊燒紙錢,一邊嘴裡念念有詞,請歷代祖宗回家幾天。這樣就把祖宗接回來了。堂屋裡則要立一個紙牌位,上書“本音×氏門中歷代內外宗親之位”,牌位前供一碗面條、各色糕點、時鮮水果,其中海棠果是必不可少的。還要點上長明油燈、蠟,供上茶水和酒。接祖當日的晚飯一定要備一道炒芋花,象征給老祖宗用的拐杖。節日期間,每天晚飯前都要先燒香,把飯菜在牌位前敬獻一下,然後拿一個碗裝上冷水,每道菜挑上一點,倒到門外,表示先請老祖宗吃了,家人才能坐下用餐。這期間,大人還會告誡小孩,不能在家裡哭鬧,不能高聲喧嘩,否則會驚擾了老祖宗。已出嫁的女兒則要帶上香火紙錢和糕點等供品回娘家,表示沒有忘記先祖。
到了送祖這一天,要請出嫁的女兒回家吃飯。這一天同樣也要有芋花這道菜。家家戶戶都早早地吃過豐盛的晚餐,便送先祖出門,回到他們安息的地方。送祖的時候,要把紙牌位連同紙錢一起燒掉,然後把牌位前的所有供品裝在一個盆裡倒到河裡,讓河水沖走,還要在河邊燒上幾柱香。晚上,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他們來到河邊,把一盞盞精致的小河燈小心地放入水中,讓它帶上他們的祝願和希望飄向遠方。
現在,在中元節放河燈也成了外地游客在麗江古城的一個娛樂項目。麗江專門組織人員制作了五顏六色、大小不等的河燈出售,游客可以選上一款自己喜愛的河燈,許下一個心願,放入清澈的河水。河燈在水面上搖曳,星星點點的燭光在微風中閃爍,使古城的夜晚顯得更加迷人。
納西族是一個具有祖先崇拜習俗的民族,中元節是納西族祭拜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節日期間要把歷代祖宗接回家供奉,表示家人對先祖的懷念,祈求他們保佑家人平安。
中元節分為“接祖”和“送祖”。接祖和送祖的日期每個家族都是固定的。有的家族七月初一就接祖,直到七月十五才送祖。在麗江古城,多數人家都是七月初十接祖,七月十四送祖。如果有孝服在身,則要提前一天接祖。
接祖的那天,家裡的主婦要煮好一碗面條,備上香火紙錢,來到大門外,點上香,一邊燒紙錢,一邊嘴裡念念有詞,請歷代祖宗回家幾天。這樣就把祖宗接回來了。堂屋裡則要立一個紙牌位,上書“本音×氏門中歷代內外宗親之位”,牌位前供一碗面條、各色糕點、時鮮水果,其中海棠果是必不可少的。還要點上長明油燈、蠟,供上茶水和酒。接祖當日的晚飯一定要備一道炒芋花,象征給老祖宗用的拐杖。節日期間,每天晚飯前都要先燒香,把飯菜在牌位前敬獻一下,然後拿一個碗裝上冷水,每道菜挑上一點,倒到門外,表示先請老祖宗吃了,家人才能坐下用餐。這期間,大人還會告誡小孩,不能在家裡哭鬧,不能高聲喧嘩,否則會驚擾了老祖宗。已出嫁的女兒則要帶上香火紙錢和糕點等供品回娘家,表示沒有忘記先祖。
到了送祖這一天,要請出嫁的女兒回家吃飯。這一天同樣也要有芋花這道菜。家家戶戶都早早地吃過豐盛的晚餐,便送先祖出門,回到他們安息的地方。送祖的時候,要把紙牌位連同紙錢一起燒掉,然後把牌位前的所有供品裝在一個盆裡倒到河裡,讓河水沖走,還要在河邊燒上幾柱香。晚上,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他們來到河邊,把一盞盞精致的小河燈小心地放入水中,讓它帶上他們的祝願和希望飄向遠方。
現在,在中元節放河燈也成了外地游客在麗江古城的一個娛樂項目。麗江專門組織人員制作了五顏六色、大小不等的河燈出售,游客可以選上一款自己喜愛的河燈,許下一個心願,放入清澈的河水。河燈在水面上搖曳,星星點點的燭光在微風中閃爍,使古城的夜晚顯得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