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日本,不得不提到美國。
在台灣,跟日本人影響台灣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年齡層上頭。台灣六十歲以上的人,大多受過日本教育,或者在生意上和日本人打過交道,所以了解日本人的優勢和長處。而相較於年長的一輩,年輕人沒有思想上的包袱,他們向來是見什麽愛什麽。
美國開始影響台灣的時間,足足比日本人晚了半個世紀。
大抵是從二次大戰開始。那時台灣是日本帝國在海外最重要的一處國土,幾乎整個太平洋沿岸的軍事補給、經濟運輸,全部都透過台灣放射出去,這也是為何日本人會花那麽多心思經營台灣的主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地理位置太過重要,東控太平洋西岸,南連南洋群島,少了台灣,日本帝國就無法發動太平洋戰爭。
所以那時美日對戰之時,美國早就想先攻下台灣,因為先毀了這個前哨站,日本就無法可施了。所以那時美國人大舉轟炸台灣,毀壞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海港、水庫、鐵路、建築、農業設施、機關,為的就是斷日本人的後路,掌握它在太平洋的優勢。
老一輩的台灣人,都猶記得美國人的飛機來轟炸時的逃難慘狀。
隨著日本戰敗,中國陷入混亂,國民黨跟共產黨斗爭失敗,逃到台灣,那時老毛、老蔣又隔海交戰數回,美國人因為越戰、韓戰的背後,都是共產黨在使力,不得不派駐大軍在台灣,但那時美國佬和老蔣數度為此不合,說穿了就是老蔣怕自個兒在背後養了一個居心不良的奧客!(注1)
注1:《奧客》,是台語,翻成普通話指的是爛客人、蠻橫無理、不懷好心眼的客人。
老毛發動攻擊金門的戰役,投下幾百萬顆爆彈,美國人作壁上觀就不出手,後來老蔣把心一橫,對美國人說:你如果不來幫忙,那我就把金門放棄了。美國人一聽,知道不出手不行,於是調動幾十萬的軍隊派駐來台。一方面有利於支援越南戰爭,一方面又能牽制剛戰敗的日本,又能出兵朝鮮。於是台灣在那時成了美國在遠東最大的的海外軍事基地。
幾十萬的美國大兵就此在台灣的沿海派駐下來,北從台北、新竹、台中,南從嘉義、台南、高雄,都有許多美軍基地,供空軍、海軍使用。而這些遠離家鄉的美國大兵就成台灣消費的主力群。一遇到放假,聲色場所總是看到美國軍人來來去去,俨然就像上海十裡洋場的洋租界一樣。
那時有很多美國人都娶了在地的台灣女子,從閩南人、客家人到原住民都有。
動亂的時代,什麽都說不得准。美國大兵也在台灣落戶落籍,建立起自己的家園。
後來韓戰、越戰結束,美國軍人大舉回國,保留少數的軍人在台灣,慢慢的國民政府在台灣落地生根,也學著日本人一步步除掉了異己,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美國人才完全退出了台灣的舞台。
後來老美看中國愈來愈強大,於是派外交官來台灣告訴老蔣,我們打算讓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你看兩岸同時擁有常任理事國的席次你看如何?這時老蔣和老毛心結未平,一聽如此,暴跳如雷,就怒責美國外使,說道,漢賊不兩立,有他就沒有我。
美國佬摸摸鼻子,搖搖頭,回美國去了。後來日本、英國、法國駐台大使都相繼來勸老蔣,但不為其所接受,最終台灣的一些邦交國一一離而遠去,最終喪失了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席位,被彼岸給取代了。
說穿了不過是一屆武夫的狹窄心態作祟罷了。
美國那時和台灣的關系很奇怪,有點像是離了婚但又同居在一起的怨偶。
一方面美國希望透過台灣,牽制日本和中國,又希望透過台灣,幫它維持在遠東的影響力。但是礙著中國的面子又不敢過份張揚,於是就采經濟合作,軍事低調,外交斷絕的方針。於是幾十年來,台灣跟美國、中國之間的關系就成了兩夫搶一女,搶了婚又破鏡難圓的局面。
關在其中的台灣,其實很了解彼此之間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和利害關系。但是礙著兩岸近六十年的敵對,又加上當年國民黨、共產黨勢同水火,彼此教育人民對方是大仇人。國民黨對台灣人教育也真夠澈底了,台灣約三十歲至五十歲左右的中堅份子,約有近一仟萬人,都是喝國民黨當年的教育奶水長大的,自然對大陸不懷好感,自然也就不甚奇怪了。
這種奇怪的關系一直到國民黨下了台,換了新政府,許多過往歷史一頁頁被翻開來,許多人才發現原來自己是被國民黨給騙了,明明是逃兵,卻說自己是勝利之師,許多台灣人開始對國民黨產生反感,積壓了近六十年的被迫害記憶一時湧現,終於造成其無法挽回的後果。
國民黨遭到有心人士的分裂,又加上復雜的兩岸歷史情結糾葛不清,終於演變成今日的景況。
美國雖身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但是一切可得瞧的清清楚楚。對美國佬來說,誰當台灣的當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夠幫他們維持在遠東的利益比較重要。
隨著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強大,它們的經濟力量也在文化、商業、流行文化上開花結果。台灣早些年禁止日本電影、娛樂進入台灣,而美國則不在此限,美國的主導了世界的經濟、娛樂、文化。如影視、電影、流行文化,不只吹向台灣,更吹向了日本、韓國、菲律賓。
當年神州大陸還沒經濟開放,沒心放在外界,所以無法想像美式文化對日本、韓國、台灣那催枯拉朽的力量。直至今日,美國每年仍然制造出上仟部的電影,透過電影影響了世界的文化、年輕人的思惟,甚至是音樂、流行、藝術、、、等。
當年台灣人視留美為第一首選。留日為第二,第三才是歐洲。原因是美國地大物博,拿到了學歷,容易在機會多的美國落籍生根,建立自己的地盤和人生。日本則是因為跟德國一樣,在戰後大力發展工業科技,台灣的產業技術又多承至日本,所以留日也能獲取最新的科學技術,有利開發市場。留歐就相比之下顯得希少了。
美國不愧是一個融合了世界各種族於一身的大國家,因為它地大,所以接受了來自歐洲近百年來好幾百萬的新移民,自然也把歐洲、亞洲的優秀文化、生活習慣帶進美國,因為它崇尚「實力」主義,所以美國人講究實力至上,只要你有實力,想在美國闖一番天下就不難。這使得美國在戰後挾著軍事、經濟、文化力量,主宰了世界的潮流,是有很大的關系的。當然在這種背景之下,也養成了美國人過於霸權的一種心態,此為美國的其絕大弊端。
美式文化在早年,是主要以軍事力量為主,後來以經濟力量主導,近年來則是以流行文化主宰。君不見台灣的流行歌壇,近些年來走的是什麽流行風格呢?搖滾、黑人街舞、R&B、藍調、、、哪一樣不從美國傳到台灣,再傳向亞洲的?就連日本也沒學的那麽澈底吧?
台灣向來就對各國文化不加排擠,應該是說台灣人對文化的接受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從日本、香港、中國、韓國、美國、法國、、、甚至是非洲文化,只要你東西有特色,無論是食物、藝術、流行、文化、服裝、、、在台灣你都能找到同好和支持者。
台灣人本身就有這種「來者不拒,用完即丟」的性格。他們不計較你過去是不是跟他有仇,只計較你東西好在哪裡?特色在哪兒?能不能為我所用,值得你去迷戀它嗎?如果是,那麽就自然有一大票迷哥迷姐忠誠相隨了。
於是現今美國每年出產的上仟部電影,幾乎有七成以上,你都能在台灣的電影院看到,早在十五年前就幾乎是同步上映了。連日本都沒有這麽快,因為他們為了保護日本電影產業的緣故,不敢過度開放,而在台灣,則無此限制。
台灣年輕人有個笑話是說,兩年前,他們到神州去旅行,當坐在成都往康定的車子上,司機開著新的巴士,放的卻是三十年前的美國舊片,台灣人眼睛睜的比牛眼還大,他們不敢相信內地竟然還在看這種老掉牙的美國片。他們還認為外面的世界如同上一輩的人所想的那般。
如今內地的年輕人,透過網路、碟片,逐漸能夠看到時興的外國片,但是仍然是無法跟台灣那種全性的開放相比較。許多內地來台灣旅行過的人,總是紀憶最深的共同點就是:
「哇!台灣的電視真是亂的可以!棒的可以!怎麽節目這麽眼花了亂?」因為在台灣,光是二十四小時輪替播放不斷的電影就高達七八個,台灣年輕人搖控器這麽按來按去,即使全天不出門,看電影都看到翻掉了。」
台北人的娛樂當中,很多人已經不流行看電視了。因為什麽戲碼看到中間就能猜出結局什麽,不如去出租店租片算了。幾千支世界各國的影碟,想租什麽就租什麽。想從台灣年輕人的荷包裡騙出錢來,可難得很。尤其是在影視、娛樂這些流行文化方面,因為現代的年輕人從小在美式的流行文化下長大,看的電影多、對流行文化也大多有些了解,知道其背後的運作法則,自然也就不會太去關注了。
其實撇開台灣的政治敏感性不談,你能夠從台灣受美式文化的影響上面看得到未來中國將會走向什麽樣的境地。因為台灣的人數、取樣和循環周期都是很具參考性的。如果當年台灣是怎麽受美國強式文化的影響,那麽未來大陸年輕人所面臨的問題,就很簡單把台灣所受的乘以一百二倍即可。
好來塢文化、速食文化、教育、語言文化,正在一步步影響著中國的年輕人,等到有一天內地的同胞逐漸接觸了有別於亞洲近國的經濟文化之後,勢必得要面對美國的矶爭和文化影響。屆時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在自己優秀的中華文化當中,思索如何破解之道。
我想台灣曾經面臨過日本、美國的強式文化洗禮,但是仍然沒有倒下來,吸取了其精華,而發揚光大,未來如果兩岸整合成功,台灣曾經跌跌撞撞挨過來的路子,或許能夠讓神州少走點冤枉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