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飲食文化馳名中外,不少到天津旅游的人都是奔著吃去的。天津菜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上千個品種,烹饪技術以鮮鹹為主,主料突出,配料考究,色鮮味俱全。
另外,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還可以嘗到全國各地的風味菜肴。 天津市主要的特色食品街有南市食品街、和平區風味食品街、十月美食街。此外,天津還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如桂順齋、祥德齋、正興德茶莊、一品香糕點店、四遠香糕點店、杜稱奇蒸食鋪、恩發德羊肉包子鋪、起士林西餐廳等。
《中國烹饪百科全書》曾選編了20道最具代表性的天津菜。20道最能體現天津風味的小吃。這些津門菜點,我認為它最集中的特點在於體現了津菜的豐富多彩而又大眾化。
其實,天津小吃品種是很多的,至少不下三、四百種,而且多數品種來源於民間家庭爐灶的創作。清代,寶坻(今屬天津市轄)人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就曾經記述過善炙肉的梁五婦,善煨肉的高立婦,善炙雞炙肉的謝魁,善烹全羊席的孫功臣和他的兒子,善以紫蟹為餡作魚腐的孫科,善辦紅白喜事筵席的王廚父子兄弟,善制羹湯的丁某等鄉廚、家廚的烹饪技藝。李光庭還記述:“昔年之小飯鋪不過逢市集之期賣麻花、燒餅、饴鉻之類,今則有小樓之名,肴馔點心,且包辦酒席矣。”李光庭所記乃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之時,表明天津民間,市肆已很講究飲食。
以烙餅卷螞蚱為例。李光庭說,螞蚱就是蝗蟲,“嘴利於剪,最為禾稼之害”。但天津人避害為利,螞蚱“得之去頭翅足以油鹽炒食之”。他還寫詩言:“彼既食人谷,人亦食其肉。洗盡塵泥沙。剪去頭翅足。膏油與鹽湯,炝之成鼎谏……腴如擘蟹黃,佐以浮皚綠”,用炸螞蚱來下酒,成了佐酒好菜。烙餅卷螞蚱通常是選雌性螞蚱為料,因螞蚱肚裡滿是卵子,入鍋炸至硬挺,脹大、略呈金黃色之時,撈出裝盤,灑少許鹽、加蔥花、芝麻油、用烙餅卷著食用,味道是很可口的;卷螞蚱的餅,大麥粉、小麥粉、玉米粉制的餅均可。有句歇後語“烙餅卷螞蚱??夾(家)著吃”,說的就是這種民間食品。有資料記載,光緒年間,天津鼓樓北“於十”的炸螞蚱很有名,後來西門內沈家柵欄一家擺攤的炸得更好。
貼饽饽熬魚,也是天津從民間到市肆的著名小吃。歇後語“貼饽饽熬魚??鍋熟”,把這種民間小吃的制法都概說進去了:鍋底熬小魚,鍋邊貼一圈玉米面饽饽,柴灶一燒,魚饽皆熟。此品烹饪技術一點兒都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極為簡單,但因魚、饽饽同在一鍋制作。熱氣混合,饽饽底面呈黃嘎,嚼之香脆上面入口暄軟,小魚又透出玉米清香,真是又好吃又便宜的大眾化佳作。“貼餅子煞小魚兒??時興吃食”這句歇後語,還飽含了一位漁家姑娘早先創制貼饽饽熬魚的優美民間故事,道出了天津人對這種食品的深情。
全國各地大多有以鍋巴為料制作的菜或小吃,但多系大米制成的鍋巴,唯獨天津的鍋巴(天津人叫它“嘎巴”,)是用綠豆制成的。一位在台灣居住四十多年的天津人為釋鄉愁,寫了一篇“天津的嘎巴菜”,詳細述說當年在天津吃嘎巴菜的情景,此食為上中下社會老少皆宜的大眾早點。
上述小吃與被稱為天津三絕納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一樣,同是天津烹饪的驕傲。
天津的上千種菜品也是價格便宜,很適合大眾消費的。前些年,聽北京烹饪界的同行講,不少北京青年結婚,為了節省辦酒席的開銷,跑到天津去舉行婚宴。僅此可見,天津烹饪界、天津餐飲企業、天津烹饪從業人士,在大眾化傳承津菜的豐富多彩上是不斷邁步前進的。
天津主要特色食品街:
南市食品街、和平區風味食品街、十月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