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餃子的風俗
餃子在北國是極普通的食品,歷史總有一千多年了。古時稱為"牢丸",水餃叫"湯中牢丸",蒸餃叫"籠上牢丸"。大約在宋代以前,都用這個名稱。宋以後,叫法比較雜亂,又叫"粉角"、"扁食"、"水角"、"煮饽饽"。統稱為"餃子"大概已是清末民初的事了。從此,"餃"字便成了這種半圓形帶餡面食的專用詞。用水煮的叫"水餃";上蒸籠的叫"蒸餃";用油煎的叫"鍋貼"。它既是主食,又可作下酒菜,是再方便不過的食品。
在中國北方流傳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它的外形酷似人見人愛的銀元寶,端上一盤盤的餃子,取意“元寶滾滾來,新年大發財”。甚至包餃子時,還特意包進一枚消過毒的硬幣,看誰先吃到它,就意謂著來年必能多掙錢。因為“餃子”諧音“交子”,故在除夕的當晚就事先包好,在半夜“子”時(大年初一)煮來吃,此刻適逢“舊歲”與“新年”的交替,吃餃子有“更歲交子”之意,象征著“辭舊迎新”,所以在新年吃口餃子是大吉大利之事。
餃子的N種折疊法
波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封口成半圓形,食指稍過拇指前捏,住餃邊食指微微將餃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復褶折直推至右端頂處放手,這樣一只波波餃就完成了。
蛤蜊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並將兩側往裡折。將對折的邊捏牢,並將兩邊折起來的口捏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頂端角,將之捏薄,將變薄的頂端往下按,連續向下按捏形成絞邊紋直至左端一個蛤蜊形水餃出現了。
四喜蒸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肉餡,將面皮捏成“田字形”方格(既四角空、中間粘合的四方角形),田字形可以用手指沾少許水以便粘合放上燙軟切碎的菠菜,熱炒切碎的蛋皮,泡軟剁碎的香菇末和燒肉末分別放入四個小口中,入鍋蒸約8分鐘取出即可食用。所謂“四喜”即指蒸餃上所放入的四種顏色各異的菜,可根據自己喜好有所改變!
魚形餃:
左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取餃子皮一張放上並放入餡料,把餃皮對折,把其中一邊向裡折起約1-2CM,捏緊再向裡折1-2CM,再捏緊如此重復直至另一邊,最後收口時把尾巴稍微向上翹捏牢既可。
元寶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對折成半圓形,捏牢中間將右半邊餃皮封口,同樣將左半邊餃皮也封口,將餃皮封牢,然後把餃子兩端向中間彎攏,將兩端餃邊相互捏牢,使半圓形的邊微微向上翹。
月牙餃:
左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自然伸出,取餃子皮一張放上並放入餡料,將右端邊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輕推內側皮,食指將外側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將褶折捏緊,重復步驟至左端餃邊並將兩端封口處捏牢。看看像不像一輪彎彎的月牙呢?
錢包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封口成半圓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頂端角,將之捏薄,將變薄的頂端往下按,連續向下按捏形成絞邊紋直至左端就完成了!
小鎖餃:
取餃皮一張於掌心,放入適量餡,將餃皮對折立起,兩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別從餃皮左右兩端往中間捏,中間自然留一個口,把左右兩邊合攏,留口部分折起捏牢,兩邊各形成一條褶折。
大家喜歡去哪兒吃餃子
北京人平時很愛吃餃子。但包餃子是一件麻煩的事兒,於是各式各樣的餃子館應運而生,遍布全城,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鴻毛餃子(上地七街店)
地址:海澱區上地七街(北京銀行旁)
推薦菜:鴻毛相思餃、三鮮餃子
網友點評:
算是北京的名牌了。不在多,在於專。要說吃餃子,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鴻毛的。皮兒薄,餡兒大。上桌的餃子都能看到裡面的餡料。比較有特點的是豬肉大蔥,煮出來後蔥味兒還是很濃的。西紅柿牛肉、羊肉胡蘿卜的餃子也很棒。
老邊餃子館(車公莊店)
地址:西城區車公莊大街甲17號沈新賓館內
推薦菜:蒸餃
網友點評:
最近經常和男友一起來吃,最愛他家的酸菜汆白肉,熱氣騰騰吃著開心。餃子當然是招牌,最愛吃蒸餃,三鮮餡兒的裡邊還有蝦仁兒,口感很不錯嘛。冬天還有裝進保溫瓶的餃子湯,很溫暖的感覺。
餡老滿(安定門店)
地址:東城區安定門內大街252號
推薦菜: 老滿餃子
網友點評:
有的老外自己一個人也去吃,可見他們是多饞這口兒了。餃子貨真價實,我覺得他們家餃子最關鍵的就是“家常”,原料用的和家裡自己包餃子一樣,選好菜好肉,調味時候油擱的足,味道就和家裡包的一樣香了。
梅花家人餃子館
地址:西城區平安裡路北護國寺137號伯鑫賓館1樓(近護國寺賓館)
推薦菜:豬肉玉米餃子、油汁茄子餃子、西紅柿雞蛋餃子
網友點評:
就算不沖著韓庚去我也要沖著他家的餃子和東北菜去啊,還有機會看到明星媽媽。點了兩盤餃子,八元一份感覺很好,餃子皮薄餡還蠻足的,我消滅一盤還想一盤,吃著有種幸福的感覺,喜歡死了!